刘文豪《田园》
沂蒙山农耕博物馆
童年,乡情,儿时的生活
蒙山沂水赋予我们的
独特的生活,风箱呼呼作响
锅下灶火正旺,摊平
母亲刚用石磨碾出的面糊,铺开
金黄的、散着麦香的煎饼
斜风细雨,正需披上蓑衣
烈日炎阳,且戴斗笠锄草
悄悄消逝的,祖先留下的印记,记录
农耕博物馆,我们只需重拾
兰花馆
四季如春,燃起农园绚烂的烟花
不论富贵竹林,还是清贫瓦舍
热情,推行每一位游人
总是以自焚的温度,鲜活
对峙尘世的平淡,剥去瑟缩的包裹
突破几个季节的落寞
花朵的芳菲,蕊心的颤动,摇曳羽飞
绚丽告白,大大小小的渴望
高亢或低沉,净土晨钟震颤灵魂
赏心,无需申辩,从顾盼到闪烁,微笑入心
摘一朵绯红,倾情释放
多少风雨,也奋不顾身
华夏菜园
珍蔬、奇果、清香、爽甜
潤泽中的万物,阳光伸展了腰肢,收获
在游人舒朗的笑容里
熏风馨荡,心动由来已久
季节酝酿里的果实,含苞中等待
生长,在枝头画上生命的弧度
时光为它们染上浓淡适宜的粉妆
唇齿沾满芬芳
所有缱绻与牵念,岁月
凝练,丰满每个季节的希望
田园花海
漫步于无垠的花的海洋,迷醉
每一步都有一个回头的月亮
将心里的风景,绘成夜幕的星云
随季节,浓墨或浅淡
越走越暖的季节,春雨
敲击花的琴弦,微风中沙哑出磁性
漾起岁月的皱褶,记忆染成灿烂的梦
奢侈一段时光,铭记一生记忆
驮着光阴的马匹,奔驰在笔墨间——
心中的故乡,兰农园的模样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注释】: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 ,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 ,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南朝宗懔
-
谭献在《箧中词》中赞此词云:“子山、子美,把臂入林。”意谓此词非一般写景抒怀的作品,乃具有词史意义的篇章,与庾信、杜甫的那些哀时感事、称为诗史之作是可以并传的。
-
摘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轻歌曼舞,你李司空看得习惯了,完全是平常的事,不足为奇,可对我这个刚被罢归的江南刺史来说,却感伤得柔肠断尽啊!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语出唐刘禹锡诗。清丁福保辑
-
昨日三川新罢守,今年四皓尽分司。幸陪散秩闲居日,好是登山临水时。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龙门泉石香山月,早晚同游报一期。
-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
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这首《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便是淳熙五年与辛弃疾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所作。与此同时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扬济翁、周显先韵》词。这两首词不仅情味相投而且风格也很接近,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此词上片先写
-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鸦片战争前夕,国家内忧外患均已隐然可见,作者当此局面,殷忧耿耿,触目皆愁。于是,一次寻常的“过人家废园”,在他的目中,也会产生出别一番滋味。
-
古代诗文名篇之左传·僖公四年《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历史散文·左传·僖公四年《齐伐楚盟于召陵》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
-
我的高考是在1980年,这是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第四次高考。第一次全国高考,是在1977年的冬天。因为那个时候,中小学都是冬季毕业,1978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