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玉》周若菲散文赏析
当你要赞美一个人的时候,怎样是最好的方法呢?
很简单,让他踩着一个和他一样好的人,你就把他捧得很高很高了。
罗贯中做得比较绝,他为诸葛亮找了一块玉来衬托。
他找到了周瑜,写他气量狭小,写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那又如何?
怀瑾握瑜,君子如玉。
周瑜原是一块千年之玉。
他的外在原就是玉一样的。一向在外貌上吝惜笔墨的陈寿也在三国志里写了五个字:“长壮有姿貌”。长的意思是高,壮的意思还是高,一句话连起来看,这个人身材修长,长得还好看,怪道有少女要时时误拂弦。想想那时江东,长江之南阳光明媚,水师战船上并肩站着周瑜与孙策,两个人正是十七八岁最好的年纪,前途正好来日方长,还有很多很多仗可以打,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天下,岸上人们欢呼着孙郎周郎,忽然就觉得这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也就盛满了希望。
而他的灵魂比他的外在更接近玉石。他作为孙策少年时期的结义兄弟,没有程普黄盖一干老将跟随孙坚打拼的资历,一来就身居中郎将之位难免不能服众。但他此时没有仗着与孙策的连襟关系与其他将领对立,而是以后辈的姿态面对每一个非难他的人。在史书上,与他最为不睦的程普,最后对他的评价也是“与瑜相交,若饮醇醪”。和他在一起仿若饮下一杯美酒,由此可见与他相处该是怎样如沐春风。所谓“气量狭小”云云,无非后人抹黑罢了。
周瑜这块玉石若是非要找出一个品类,我定会说那是红翡。既有“性度恢廓”的温润,又有死守家国寸土不让的凌厉。在他少年时期,为了保护舒城不受战火侵扰,也为了对孙策少年英雄的认同,他对于居家迁往舒城的孙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了他一片宅子,帮他建起一片安身之所。而孙策在日后也成了他的明主,对着放弃唾手可得的官位向他而来的周瑜,挥挥手送了五千人马加一支军乐队。自此,周瑜短暂的三十六年生命就和孙家绑在一起,全数托付给了江东。孙策骤死,孙权尚年轻地位不稳,周瑜匆匆从驻军处赶回,披着战甲就跪在了孙权面前。手握兵权的大将已奉孙权为主,群龙无首的东吴这才渐渐安定。老同学蒋干从江那边跑过来给他做工作,周瑜笑着摇摇头摆摆手说:“纵使苏张复出、郦叟复生,瑜之心意,盖不能移也。”谁都劝不动他,无论江对面有着怎样的高官厚禄。他就像是诗经中说的那样,“我心匪石,盖不可转,我心匪席,盖不可卷”。他对于东吴有时候甚至比孙权更加执着。曹魏说送质子,孙权差一点把自己的长子送去,周瑜说不行。曹魏说我有八十万人你快投降,孙权差一点动摇,周瑜说不行。他去劝孙权的母亲痛陈利弊,他在孙权面前立下重誓力保江东,他军赤壁纵野火借东风,一场火烧出东吴半边天下。他在南郡被一箭命中右肋,但他依旧不停,最终在巴丘透支完了他年轻的生命。
而他到死都没有忘记过东吴。他的遗表第一句就是孙策,“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他说,谢谢你的知遇,谢谢你的义结金兰,周瑜这一生都从未忘记。而他的最后一句还在为孙权着想,他说“鲁肃可代吾位”,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正是他的推荐,使东吴能有鲁肃、吕蒙、陆逊三位都督连续上任,最终坐拥江东立国。他的遗表很短,没有出师表那么洋洋洒洒,也没有出师表那么有名,后世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背得过。
可是他那颗如玉般向着东吴的心,和诸葛亮对季汉的赤诚魂魄,原是没有区别的。
在建安十五年的一个夜晚,他在军帐内写下了那封遗表。
他明亮的眼睛闭上了,他修长的手指松开了,毛笔落在了地上染出一大块墨迹,灯火摇曳着最终熄灭,地图上北边兀自空着大片地方,没有被江东之虎的利爪踏足,然后天完全黑了。
那一声玉碎的轻响湮没在了时光里,在一千八百年之前。而最令人悲哀的是,这不可逾越的、一千八百年的鸿沟,只会越来越深,时间将我远远隔在了这一头,他所在的另一边不可触碰不可见。
后世的史书上,他用一生去效忠的人是那样说的。
孙策说:“吾得卿,谐也。”
孙权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对于他的到来,他们是如此欣悦,他们如此庆幸着自己曾拥有过他在。
因此,我也可以感到欣慰,因我终将离去,而他已然不朽。
他在当世人的心里,在后世我的眼中。管他旁人或贬或褒,千年之玉从未变过。
-
古代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味着泰山之所以能成为巍峨壮丽的山峰,是因为它能够容纳各种土壤,不拘泥于某种类型。同样地,河海之所以能深广流长,是因为它能够收纳各类细流,不偏废任何一道。这句名句告诉我们,要取得大成就,就要学会包容不同的事物和人,不固执于一种思维路径,才能开拓广阔的前景。
-
王维诗《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
-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为了每当太阳升起 让沉重的影子像道路 穿过整个国土 悲哀的雾 覆盖着补钉般错落的屋顶 在房子与房子之间 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 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 逗留在贫困的烟
-
生别离 作者: 孟云卿 【
-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内容大多为描绘江南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之作。这类词为数不少,有《清平乐》 、 《浣溪沙》 、 《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类词多作于元丰年间,反映了王安石晚年
-
忆秦娥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吾闻之夫子,求益非速成。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风雨晦明淫,跛躄聋盲。虚实在其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