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之石》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渐渐之石(1),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2)。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3)。山川悠远,曷其没矣(4)。武人东征,不遑出矣(5)。
有豕白蹢(6),烝涉波矣(7)。月离于毕(8),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遑他矣。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周王朝时将士东征的诗。全诗三章,均用赋法,描写了东征途中山川艰险,道路迢迢,风雨相随,劳苦备尝的情景,抒发了将士们不堪其苦的怨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厌倦征战、期望和平的主题。以景抒情、赋事,是该诗最大的特色。
第一章与第二章写的是山路行军的情景。均以描写“渐渐之石”开头,山石陡峭险峻,迎面而立,仰起头来,都望不到它的顶。将士们行进在这重峦叠嶂、冲波激浪、曲折回环的路上,涉过一条条溪流,跨过一道道沟壑,翻过一座座山头,漫漫的征途没完没了,深险绝地无穷无尽,因而禁不住发出“维其劳矣”、“曷其没矣”的浩叹!艰苦劳瘁的行军啊,哪年哪月才能结束?其哀怨之情,疲惫之感溢于言表。
第三章写的是傍晚风雨就要来临时行军的情景。“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四句写成群的白蹄猪,争先恐后地拥挤着、相伴着涉过溪流;月亮靠近天毕星,一场大雨就要来临。这时,行军一天的将士们,已经顾不得极度疲劳,加快步履,兼程奔波。但是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躲过这凄风吹、苦雨淋?能不能避开这更加艰苦难行的泥泞之路?
各章先叙后议,景为情设,情因景发,客观景物的描写烘托渲染出浓烈的主观感情。将士们的困顿危苦,愁怨忧伤,步履之艰难,神情之惶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之感。
-
逊以自免【原典】唐娄师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逊以自免,不见容色②。尝与李昭德③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剧步④,昭德迟之,恚(hu
-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谁为善相宁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
《梅花·梅》咏梅花诗鉴赏 严参衣染龙涎与麝脐
-
《不知足者之忧,终身难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处】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译注】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
-
喜欢老祖宗的水墨山水人物画,我认为那是最中国最美好的艺术,感觉胜过高大雄伟、拒人千里之外的万里长城,胜过纯古浑厚、明净素雅的青瓷器
-
手机今年“五一”假期,与文友云正兄去镇江拜访好友陶然。作为东道主,陶然当晚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是陈正道执导的《催眠大
-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作品赏析题桥:一作题墙,一作题名。十八人名:一作十八人中
-
【名句】春无遗勤,秋有厚冀 语出宋代苏轼《和陶劝农》诗之五。如果春天的时候能努力耕耘,那么秋天就会得到大丰收。形容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会得到多大的报偿,说明人应当勤奋工作,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
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注释】 选自《战国策·齐策》。后人选编时取名《冯谖客孟尝君》。 下陈:下列。这里指后宫。 市义:购买道义。市,购买。 【赏析】 齐国孟尝君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姓田,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