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崔雄权《李生窥墙传》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崔雄权《李生窥墙传》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崔雄权

【作家简介】金时习(1435—1493)朝鲜李朝时期诗人、小说家。字悦卿,号梅月堂,生于汉城一封建贵族家庭。幼年聪颖过人,5岁能诗,人称“5岁文章”。曾随名师金泮攻读中国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著作。15岁去三角山读书堂学习。1455年世祖李瑈篡位后,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并废除集贤殿,屠杀文人学士。他对世祖暴政不满,焚毁书籍,撕碎儒服,削发为僧,四处云游,并开始文学创作。从1464年左右起,在庆州金鳌山居住6年。1471年拒绝世祖召他进京为官。后移居京畿道扬州郡水落山。1481年还俗。晚年在江原道雪岳山隐居。在云游各地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和小说。著有诗集宕游关西录、宕游关东录、宕游湖南录、宕游金鳌录、关东日录、溟州日录和短篇小说集金鳌新话等。金时习一生不和当权者妥协,1493年逝世于庆州鸿山无量寺。

金时习是朝鲜第一个小说作家。他在金鳌山期间创作的金鳌新话,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上,都突破了稗说作品的范围,成为朝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金鳌新话收有短篇小说5篇,即李生窥墙传、万福寺樗蒲记、醉游浮碧亭记、龙宫赴宴录、南炎浮州记,其中李生窥墙传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金鳌新话的创作受明代瞿估的剪灯新话中的诗联芳楼记与爱卿传的影响较深。此外,汉诗在金时习的文学作品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存有诗歌2100余首,以反映社会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最为出色。如记农夫语,写农民租税负担的沉重和失去土地的悲惨情景。有名的渔夫、咏山家苦、呜呼歌、书事等诗都是这类作品。著作有梅月堂文集19卷、梅月堂诗集15卷。

【内容提要】松都有一书生叫李生,有一窈窕淑女叫崔娘。李生常过崔娘之家到国学(成均馆)读诗。有一日,李生又路过崔娘之家,稍作停留偷窥墙内。这时,崔娘倦绣停针,支颐而吟诗。李生听到吟诗声,心情恍惚,下午回家的路上赋诗一首,扔到崔娘的院墙之中。以此为契机,俩人之间盟发了爱心,李生时时逾墙与崔娘密会。李生的父亲知道儿子的私情后,强行把李生谪送蔚州,让他潜心读书。崔娘蒙在鼓里,天天等李生。终于有一天,知道李生被谪送后,崔娘害相思病,从此日见消瘦,终于卧病不起。

崔娘的父母知道女儿的病因后,叫媒婆到李家求婚。经过一段波折李生与崔娘终于喜结良缘。婚后翌年,李生“捷高科,登显仕,声价闻于朝著”。不过好景不长,红贼进犯京城,李生与崔娘避战乱到乡下。途中遇红贼,崔娘丧命。在作品的最后部分里,崔娘重新还生,与李生过一段恩爱夫妻生活后,又飘然逝去。李生思念之余得病“数月而卒”。

【作品鉴赏】这部作品通过李生与崔娘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的自由爱情,批判了封建的禁欲主义思想。

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现实的忠实的体现”,这里包括“真实”和“现实”这两层意思。因而,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人物和情节以及违悖人类社会规律的生活形态,是为现代小说所不取的。但是,李生窥墙传却以发生于奇异的幻想世界的故事为作品的内容,其情节都与现实相去甚远,传奇色彩成为它的极为明显的特征。李生窥墙传的传奇性,明显地表现于人与鬼的交往和对假想世界的梦游上。在这里,既有现实的背景,又有现实的人物,只是人物被引进了超现实的非人间的世界,同鬼神或假想世界的主宰者打上了交道。金时习在上抑自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凡作文不欲虚饰多言,只以实语摛掇,首尾一贯,而句句字字诚恳发越,然后可以感格人心。”他知道,言而无物,言而无文,是传之不远的。李生窥墙传虽然富有神秘的色彩,但作者不单纯为了述异炫奇,而是有所寄托。他采用这种传奇的手法,只是为了抒发胸臆。他在上柳自汉书中写道:“屡见身世相违,如圆凿方枘。”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又不愿顺从丑恶的现实。他的自我意识,同现实世界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他以传奇的形式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和自己的愿望表现于自己的作品里。李生和崔娘对爱情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里不可能成为现实,他便让他们在幻想的世界里一遂其愿。这些主人公在幻想世界里的奇异的经历和所睹所感,正是其自我意志的实现。他们通过幻想世界,才使自我意识同现实取得了协调。而这种融洽,正是作家的理想和追求。他毕生同丑恶的现实和横暴的势力作斗争,所向往的就是这样的融洽。而这种融洽,这种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作品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当他们回到现实社会时,立即处于与现实社会的对立之中,而且这种对立十分尖锐。所以为了求得解脱,为了与丑恶的现实彻底决裂,他们一回到现实中便各有抉择。金时习采用这种传奇式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矛盾,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丑恶,强烈地表明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李生窥墙传的第二个特点是按照事件本身的内在联系,按照人际关系而形成和发展;人物的命运依存于幻想事件的进展,服务于这一进展。李生窥墙传由男女主人公爱情的“上升”和“下降”过程构成故事体系。在这里,既有主人公处于顺境时的欢乐,又有遇到挫折时的哀愁,既有父母刁难婚事的曲折,又有战乱酿成的悲剧,还有鬼妻与其人夫相爱的场景,整个故事比较曲折,跌宕多姿,因果始末脉络分明。在爱情的“上升”过程中,两人的爱情由初期的父母阻拦而转变为完全的结合。在“下降”过程中,两人因战乱而造成的分离,经过人鬼结合而转变为完全的分离。整个故事,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而进展,与人物性格的发展不相契合。

朝鲜早期古典小说的明显特征是叙述远远多于描写。李生窥墙传也是如此。在这部作品里,对人物的概括介绍,事件与事件的联接以及事件发展结果的综述,都使用了叙述的手法。作品一开头就对李生和崔娘作了概括的介绍,这一叙述不仅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还暗示了随后展开的中心事件,在为中心事件的出现造成了悬念。在李生与崔娘的爱情“上升”阶段,作家采用叙述的手法点明了他们的意愿。在爱情破灭的“下降”阶段,作家又叙述了生人与死鬼的暂时欢聚。这些叙述十分简洁,既点明了作品艺术表现上的着重点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又加强了作品的悲剧性。可惜的是,这些叙述比较抽象和一般,不能不影响作品的感染力。特别是事件与事件的联系,人物与人物的往来,由于叙述得过于简略,读者读后难于彻悟事件的具体状况,更感受不到场面的生活气息。不过这只是故事的一点瑕疵。乃是故事的一种痕迹。

猜你喜欢
  •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全诗赏析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 《绿衣》情诗三百首赏析

    绿衣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阿拉贡事件作品分析

    1930年11月在苏联哈尔科夫举行了第二届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阿拉贡*以超现实主义*作家代表的身分出席了大会。回国后阿拉贡早已笃信共产主

  • 精品唐诗之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

  • 苏轼《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全诗鉴赏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

  • 苏轼《和阳行先?用郁孤台韵?》全诗鉴赏

    室空惟法喜,心定有天游。摩诘元无病,须洹不入流。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虽未麒麟阁,已逃鹦鹉洲。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州。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

  • 杜甫《散愁二首》全诗赏析

    久客宜旋旆,兴王未息戈。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百万传深入,寰区望匪它。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作品赏

  • 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全诗鉴赏

    灵寿扶来似孔光,感时怀旧一悲凉。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亦同为郎。)等是浮休无得丧,粗分忧乐有闲忙。年来世事如波浪,郁郁谁知柏在冈。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苏门山上莫长啸,薝葡林中无

  • 《绣谷春容》原文和解析

    绣谷春容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金陵世德堂刊本《绣谷春容》扉页书影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金陵世德堂刊本《绣谷春容》正文书影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选集。一名《骚坛摭粹嚼麝谭苑》,又名《灾梨祸枣

  • 苏轼《携妓乐游张山人园》全诗鉴赏

    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故将俗物恼幽人,细马红妆满山谷。提壶劝酒意虽重,杜鹃催归声更速。酒阑人散却关门,寂历斜阳挂疏木。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