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宰相不次补》译文与赏析
宰相不次补
宰相不次补
【原文】
景德元年七月,宰相李沆薨,时无他相,中书有参知政事王旦、王钦若,不次补。寇准为三司使,真宗欲相之,患其素刚,难独任,乃先以翰林侍读学士毕士安为参政,才一月,并命士安、准为相,而士安居上。旦、钦若各迁官而已。准在太宗朝已两为执政,今士安乃由侍从超用,惟辟作福,图任大臣,盖不应循循历阶而升也。
【译文】
景德元年七月,宰相李沆去世,当时朝中除了李沆没有其他宰相,中书省有参知政事王旦、王钦若,没有按照职位的高低进行增补。此时,寇准担任三司使一职,真宗想要让他担任宰相,又担心他性情素来刚直,难以独任,于是先把翰林侍读学士毕士安提拔为参知政事,过一个月后,就任命毕士安、寇准为宰相,而且毕士安官位居高。王旦、王钦若只是调换官职而已。寇准在太宗朝已两度为执政,今毕士安竟然由侍从越级提升,这是征召带来的福分,想要升迁当官,大概不应该按着阶品一级一级往上升吧!
【评析】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毕世安越级升迁为宰相一事,强调官职制度不能总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应该根据朝廷需要,恰当调配。本文中,宰相李沆去世,真宗想要提拔毕世安为宰相,帮助寇准执掌政事,真宗没有局限于官职制度,而是越级提升了毕世安,且官位比寇准还高。
-
【题解】 诗人在一个美妙的春夜,忽然听到一曲美妙的笛声,诗人只觉此笛声美乐,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洛阳古城四处飘曳,猛可之间,笛声唤起了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明人黄叔灿评:散入二字妙,领得下二句起。通首总言
-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
作者: 魏惠明张淑敏 【原诗】:红酥手,黄滕酒(1),
-
踏歌图 南宋·马远作 绢本水墨 纵一九二.五厘米 横一一一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踏歌图》的构图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以云气相隔。上部危峰挺立、楼阁掩映,城廓隐约可见,分明是帝王城畿景色。下部为近景,
-
陪臣陆机言〔2〕:今月九日,魏郡太守遣兼丞张含〔3〕,赍板诏书印绶〔4〕,假臣为平原
-
金字经 贯云石 蛾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 休唱lt;阳关gt;第四声。 情,夜深愁寐醒。 人孤零,萧萧月二更。 贯云石:1286-1324,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齐,又号芦花道人,维
-
韩退之祭田横墓文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取酒
-
车攻 作者: 牟玉爱 【本书体例】
-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约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于鹿门山,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