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容斋随笔·吕子论学》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容斋随笔·吕子论学》译文与赏析

吕子论学

吕子论学

【原文】

吕子曰:“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1],其闻则不若聋[2];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暗[3];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4]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可谓善学者矣。”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注释】

[1]不学:如果不学习。[2]其闻则不若聋:他的听力还不如聋子。[3]喑:哑巴。[4]达天性:知晓天性之理。

【译文】

吕氏春秋·劝学中说:“天创造了人而让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人的听力还不如聋子;让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如果不学习,人的视力还不如瞎子;让人的嘴可以讲话,如果不学习,人讲话的能力还不如哑巴;让人的心可以思考,如果不学习,人的智力还不如疯癫的人。因此所有学习的功能,并不能够使人的天赋增加,却可以使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能全面地发挥天生潜能,而不荒废人的天赋,可以称作是善于学习了。”这种说法很精辟,但很少被学者所称赞,所以写下来告诫自己。

【评析】

这篇文章引用吕子的一段话,讲述的是上天赐予人们耳朵、眼睛、嘴巴、思维,如果不经过学习,还不如聋子、瞎子、哑巴和傻子知道得多。为我们讲述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后天学习的作用,不是能增添天生本能,而是能调动天生本能充分发挥,能创新。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生而知之的人不存在,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科学家曾经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过验证,证明他的大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还有些迟钝,小时候同学和老师总是欺负他,父母甚至担心他今后的生活都会成问题.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作者引用吕子劝学的这段话,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 《梦江南·红茉莉赏析》

    词中写女子对镜精心梳妆打扮,为的是要让人记起她的艳美姣好。然细味词意,与唐人诗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仿,当有其寓意在。

  • 韦应物《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全诗赏析

    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去君咫尺地,劳君千里思。素秉栖遁志,况贻招隐诗。坐见林木荣,愿赴沧洲期。何能待岁晏,携手当此时。

  • 千家诗《汉乐府·长歌行》题解与鉴赏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1],朝露待日晞[2]。 阳春布德泽[3],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4]。 百川东到海,何

  • 《腊月二十八日与知宗提举分岁郡中啜茶于北楼赏析》

    【原题】:腊月二十八日与知宗提举分岁郡中啜茶于北楼赏梅于忠献堂知宗即席有诗次韵并简提舶

  • 阿拉伯穆斯林的六大信仰

    简称“六信”,是伊斯兰教六大基本信条的总称。包括:(1)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简称信安拉),穆斯林信仰唯一的造物主安拉,认为他虽不可见,但又无所不在。他的旨意通过天使降示给穆罕默德,再由他传播给教民。这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出处】唐杜甫《 登楼 》。 【意思】可怜后主只剩祠庙可归还,姑且在黄昏时吟诵《梁甫吟》。 【全诗】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拍马

    拍马“拍马”是俗话,在文言则为“谄媚”或“阿谀”。据云,“万世不穿的,只有拍马。”这就是说,不论长幼,不论贫富,人总喜欢听好话,喜

  • 张九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全诗赏析

    兴运昔有感,建祠北山巅。云雷初缔构,日月今悠然。紫气尚蓊郁,玄元如在焉。迨兹事追远,轮奂复增鲜。洞府香林处,斋坛清汉边。吾君乃尊祖,夙驾此留连。乐动人神会,钟成律度圆。笙歌下鸾鹤,芝朮萃灵仙。曾是福黎

  • 苏轼《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全诗鉴赏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剑)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差胜四明狂监在,

  • 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看看哪一句最懂你,十首最孤独唯美的诗词,哪一首最打动你,让人感到极致孤独的古诗词。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