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集(二章)》鉴赏
作者: 夏冠洲
王中才
广袤的田野哟,黄褐的田野哟,墨绿的田野哟!是父亲凹凸的宽阔的脊梁!是母亲弥漫着乳香的胸脯!
——题记
根
我赤裸地躺在初夏的柳荫里,闻着麦熟的芳香,望着父母漂浮在麦浪里的背影,象两叶褴褛的帆,载着我襁褓的梦,缓缓地漂远……
我饿了,抓起身旁的土塞进小嘴。嘤嘤啼哭中,母亲用带泪的吻,吮净我嘴上的污泥,父亲的笑声,却荡满了田野,他说,抓住了泥土,就抓住了命根!
辙印
漫漫的土路上重叠着数不清的辙印,长长的辙印,弯弯的辙印啊!看不见头,也看不见尾!
我耸着稚嫩的肩膀,牵绳拉着超载的独轮车,听着推车的父亲沉重的喘息,一步又一步,在旧的辙印里扎进新的辙印。
树下小憩时,我看见父亲的裸背上车襻勒出的血痕,我含泪为他抚摸。父亲推开我的手,指指我的胸脯,那里也斜横着一条同样的血痕。
我再低头拉车时,听着嘎吱的轮声,觉得脚下无头无尾的数不清的辙印,都轧进了父亲的脊背、我的胸脯。顿时,我确信自己长大了,长大到足能担起无头无尾的重压!
两章散文诗,写的是两段关于童年生活温馨而苦涩的回忆,渗透了作者对于故乡田野和双亲的挚爱之情,并从中生发出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意识。
根写的是在襁褓中的“我”一段朦胧的记忆。父母亲在初夏的麦田里劳动,田野柳荫下躺着的“我”,出于充饥的本能,抓起一把黄土塞进小嘴。母亲用带泪的吻,替“我吮净嘴上的污泥,而粗犷的父亲却从这一细节中发现了其中的价值,说“抓住了泥土,就抓住了命根!”用父亲的口,点化出一个重大的社会人生主题:永远不能背叛、脱离故土,那是我们生命的根。
辙印写的是少年的“我”一段艰辛的生活片断。“我”与父亲同心协力在黄土路上推拉一辆“超载的独轮车”,当发现重压使自己和父亲的身上都留下深深的血痕时,“我”感觉到“脚下数不清的辙印,都压进了父亲的脊梁、我的胸脯”,于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足能担起无头无尾的重压!”在这里,“我”所顿悟的“重压”不是别的,而是从父辈肩上卸下的绵延不绝、任重道远的民族的历史使命。
两首诗的内容有着内在联系,构思巧妙,事理转换自然,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去开掘发现不寻常的意义,赋予其某些象征寓意,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瞬间顿悟。作品中,慈爱、朴实、坚毅、勤劳而又目光远大的父母,是我们国家、人民和民族的精神象征;而“我”则是继承了父辈传统并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的总体象征。而泥土独轮车、辙印等意象则象征了苦难而又丰厚的生活,民族的传统和历史的重任。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流贯其中的“文化寻根”意识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作品以超越具象的厚重瑰丽的历史感和丰盈含蓄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而凝重、浑朴的风格,则为作品增添了崇高的色泽。
-
高翥《秋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①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② 【注释】 ①衔:衔恨,含恨。短长:说长道短,议论秋风好坏。蛩(qiong穷):蟋蟀。寒螀(jiang江):寒蝉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①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②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
-
鞍马夜纷纷,香街起暗尘。回鞭招饮妓,分火送归人。风月应堪惜,杯觞莫厌频。明朝三月尽,忍不送残春?
-
悼屈子兮遭厄, 悼伤屈子遭遇坎坷, 沉玉躬兮湘汨。② 终投洁身汩罗江里。 何楚国兮难化, 为何楚国难以改变, 迄于今兮不易。③ 直至今日而无变易。 士莫志兮羔裘,④ 众人都不问津正直, 竞佞谀兮谗阋。
-
送君应典鹔鹴裘,凭仗千钟洗别愁。脱帽风流余长史,(君喜草书而不工,故以此为戏。)埋轮家世本留侯。(张纲,子房七世孙也,犍为武阳人。墓在今彭山,君岂其后耶?)子河骏马方争出,(麟府马,出子河汊。)昭义疲
-
昏和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愚钝和平庸, 可以限制住人又不能限制住人; 不被自己的愚钝与平庸所限制, 努力学习, 不知疲倦的人, 是尽自己的力量积极进取的人。
-
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佐基(1908—1990),缅甸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常考,内容包括小学经常考的一些古诗,小学毕业必考古诗,小学常考的诗句有什么以及用来表示什么求大神提供一下,要详。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意境逍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意境孤独”,“逍遥”的诗词,关于“意境孤独”,“逍遥”的诗词,形容“逍遥”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释义: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
-
出车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