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3347】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许倬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3万字,2015年5月第1次版,48元)
△共15章:[1]新石器时代族群的分合;[2]夏商周:核心的形成;[3]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4]天下帝国:关键性的秦汉时代;[5]秦汉时代的扩张;[6]天下国家模式的衰坏;[7]隋唐的天下国家;[8]宋、辽、金和西夏的时代;[9]金、元时代的外族征服;[10]明代:专制皇权(上);[11]明代:专制皇权(下);[12]满清时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上);[13]满清时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下);[14]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上);[15]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下)。
〇“中国”很早就凝聚一个核心,才有不断转变与成长的依托。经历万余年的存在和变化,这一不断更新、不断扩大的复杂系统,长久以来都有其成员认同和归属的共同体。
〇维系“中国”这观念动量:经济(互相依赖);长期被皇权统治,但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方言复杂,却有一个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
〇何尊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四字,这是“中国”二字已知最早的出处。何尊是周成王五年由贵族“何”制作的青铜酒器,铭文记载了成王在成周建都,为武王行礼福之祭,对“何”进行训诰。
〇中国建立的郡县大致限于越南北方,交趾郡没有延伸到今日的越南南部。越南的文献一直使用中文,直到近代。因法国的占领,发展了新的拼音文字,方才不用。
〇朝鲜,在汉代,朝鲜半岛曾经有四个中国的郡(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在这个半岛上,曾经有过不同的族群分别建立的国家,难得统一,也长期留在中国的疆土之外。朝鲜长期使用中文,距今四百年前,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拼音文字,才不再使用中文。
〇日本弥生时代(中国战国晚期和秦汉),划时代转变。秦汉四百年,自中国移入日本的人口不亚于三百万。日本长期使用中文,但从未被纳入大陆疆域之内。
〇世界混乱失序之时,人心不安,常常必须找到依靠。
〇有宋一代,实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西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可是,在面对活力充沛的西方近代文明时,这一稳定的中国文化系统,不再能有接纳与消化适应的能力。
(2017年12月25日下午阅毕)
-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暮春,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
-
①1924年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当时梅生同志虽然尚未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但早就具有革命思想。有一次,他买了一支毛笔,在试笔的时候,发现笔杆上刻有“太平笔庄制”几个字,他忿然地说:“如今伸出手看不见五指,一片漆黑。有钱的打打杀杀,好像疯狗
-
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翻译与解读
-
王风王风 这里的“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等地。“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
-
《先秦散文·庄子·【附录】·内篇大意》原文鉴赏
-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出处】唐岑参《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意思】启明星落了晨光照着耀眼的珮剑,宫柳拂荡旌旗,露珠儿闪烁未干。 【全诗】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唐
-
华簪岂足恋,幽林徒自违。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
-
仁者杀身以成名,君子有死而无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仁者杀身以成名,君子有死而无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