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经句全文对》译文与赏析
经句全文对
经句全文对
【原文】
予初登词科[1],再至临安,寓于三桥西沈亮功主簿之馆,沈以予买饭于外,谓为不便,自取家馔日相供。同年汤丞相来访,扣旅食大概,具为言之。汤公笑曰:“主人亦贤矣!”因戏出一语曰:“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良久,予应之曰:“为长者而折枝,非不能也。”公大激赏[2]而去。汪圣锡为秘书少监,每食罢会茶,一同舍辄就枕不至。及起,亦戏之曰:“宰予昼寝,于予与何诛。”众未有言,汪曰:“有一对,虽于今事不切,然却是一个出处。”云:“子贡方人,夫我则不暇。”同舍皆合同称美。
【注释】
[1]词科:唐朝时科举考试题目。[2]赏:赞赏。
【译文】
我参加词科考试中进士之初,再次来到临安,住在三桥西沈亮功主簿的馆中。沈亮功认为我在外面买饭吃不方便,就每天从家中带来饭菜供应我。与我在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汤丞相前来看望我,询问了我在旅馆中吃住情况,我详细地回答了他。汤公笑着说:“主人真够贤明。”并且开玩笑的给我出了一句上联:“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我想了好一阵,对出下联说:“为长者而折枝,非不能也。”汤公赞叹不已,然后离去。汪圣锡任秘书少监一职时,每次吃完饭喝完茶时,与他同室居的人还躺在床上睡觉没有过来吃饭。等他们起床后,汪圣锡就开玩笑地说:“宰予昼寝,于予与何诛。”大家顿时无话可说,汪圣锡说:“我有一对,虽然和今天的事情不太切题,但也是出自同一个典故。”于是说:“子贡方入,夫我则不暇。”同室之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对的极好。
【评析】
作者讲了两个集句对的小故事,一个是他亲自经历的,一个是听说的,都是用古代典籍中的句子相对,又能贴合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说漂母看韩信乞食,供他饭吃而不求回报。对句“为长者而折枝,非不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意思是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这两句正好与沈亮功每天请作者吃饭的事情相合。第二副对联,出句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对句出自论语·宪问篇:“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对句虽然和当时的情景无涉,却也出自论语,而且说的都是孔子批评弟子的事情,非常巧妙。集句对,是指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等经典作品中分别选取两个句法特点一致的句子,按照对联的形式要求组成联句。集句联之联句,虽系源于互不相干的句子,却要共同为崭新的主题服务,故以语言浑成,别出新意为佳,以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并非游戏文字之类,非有一定文学底蕴不能驾驭。正因为集句对得之不易,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个天地里显其才华,不懈地追索,其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
-
河北省枣强县北仓口村,从老辈流传下来农历除夕夜散路灯的习俗。腊月二十六赶过年集以后,村里好事者自认“会首”,挨家敛棉籽、棉油和款等。把敛来的棉籽拿到后街单家油坊,用凤凰碾轧碎,做路灯馅用;用敛来钱买绵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二一《横吹曲辞·汉横吹曲》。该书引《
-
某启:仰蒙仁恩,俯赐手笔。将虚右席,以召下材〔2〕。承命恐惶,不知所措。某幸承旧族
-
台湾竹枝词钱琦 竹舍茅檐似画图,疏篱都夹绿珊瑚。 不教夜雨空阶滴,添种芭蕉三五株。 竹枝原为唐时流行于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经刘禹锡谪居期间成功的仿作和改造,遂定型成为一类以描写民风土俗为主
-
国学名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处和解释
【名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语出《荀子·非十二子》。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虽然有才能但必须谦让,然后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让:谦让,退让。
-
明代杂剧。全名《东华仙三度十长生》(朱有燉作)。见该条。
-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① 。(《庄子·养生主》) 【注释】 ①缘督:缘,因循、沿着;督,察看,这里可解释为介于刑与名之间的“中”。亲:真君、精神,
-
《游园》是唐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篇古诗。这篇诗以游园为背景,通过描绘园中景物和抒发游园者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使整篇诗充满艺术感。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
-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