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
凡事固然可以苦干蛮干——干到底,什么也不怕。但是所谓“苦干蛮干”者,是“努力”之意,而非“痴狂”之意。复次,“到底”是“适可而止”之意——不是到了底,还要“打底,穿底”之意。
患伤寒者的体温,一定极高,非至五个星期不下降。病人理应吃药打针——保护心脏,保护肺部,保护膀胱。每天应吃多少药,应打几次针,医家皆有成法。倘然病人性急,想要一星期内退热,两星期后起床,而加倍吃药,再加倍打针,那末他的性命危险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能实行“适可而止”,因为他想“打底,穿底”的缘故。
上面根据医理的譬喻,不甚明显。让我来讲两件最容易知道的,最容易试验的事情:
(一)桔含甜汁,你用器具榨取的时候,用力不可过猛,并且取到相当分量之后,立即停止。倘然你贪多,想要挤尽桔中之汁,那末其味必苦。
(二)雌牛多乳,每日所产者足够数人之食。但榨取之时,也应适可而止。倘然你榨而又榨,榨之不已,那末你所得的,不是牛乳而是牛血了。
古人云:乐极生悲。据此可知吾人对于办事,对于享受,对于一切,都应该有个限制——适可而止。诗曰:
“过犹不及”,
“适可而止”。
公私各事,
都应如此。
原载一九四五年一月十四日新中国报
-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人笑年来三黜惯,天教我辈一樽同。知君欲写长相忆,更送银盘尾鬣红。 作品赏析【原题】:与秦太虚、参寥会於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崖结尾古诗词,内容包括以涯字开头的古诗词,诗名里带崖字的诗词,"东"字开头,"涯"字结尾的诗句。《齐天乐》--王维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喁喁似诉。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
-
牡丹、娇贵富丽,红妆异香,有天香国色、倾国倾城之称。或写花,衬以美人,或写人,衬以娇花;或者人花合写,彼此交融,李白的《清平调》就是一篇杰作,而“春风拂槛露华浓”似乎成了绝唱。总之,这都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对美的追求。王建此诗,正可
-
故人有游子,弃掷傍天隅。他日怜才命,居然屈壮图。十年犹塌翼,绝倒为惊吁。消渴今如在,提携愧老夫。岂知台阁旧,先拂凤凰雏。得实翻苍竹,栖枝把翠梧。北辰当宇宙,南岳据江湖。国带风尘色,兵张虎豹符。数论封内
-
作者: 韩德泰 【本书体例】
-
陶诗总的特点是亲切、平易。其述志诸作多如朋友相聚,一杯在手,话语便从肺腑间自然流出。初看似略不经意,细读却深有文理。这首诗便正是如此。 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作者谈到自己从小就对世俗事务毫无兴趣,只在
-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怎么写,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 ① ?”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② 。周室微,六
-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
-
上人卓锡乱云中,缥缈莲花第几峰?行尽崎岖方见塔,望迷楼阁但闻钟。四山晓气层层雨,一巡秋阴曲曲松。几度相寻问童子,水流花落竟无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