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白云深处为天平圭上人赋》原文|赏析
上人卓锡乱云中,缥缈莲花第几峰?
行尽崎岖方见塔,望迷楼阁但闻钟。
四山晓气层层雨,一巡秋阴曲曲松。
几度相寻问童子,水流花落竟无踪。
这首诗颇有点像游仙诗,虽然诗人造访的对像并非仙人,而是一位住在天平寺中的名圭的和尚 ( “上人”),但这位和尚却像仙人一样隐而不露,来去无踪,可望可闻而不可及。诗人写了他的寻访过程,可谓诚心诚意、曲折艰难,先是爬山涉水、“行尽崎岖”,终于隐隐望见佛塔、闻到钟声。接着得而复失,迷失于山水景物之中。最后总算找到童子几度相问,但始终没有见到主人一面。诗到此戛然而止。
那么,诗人为何会寻访不得呢?诗一开头不是说这位和尚“卓锡”在莲花峰吗?“卓”即立,“锡”是和尚出门云游时用的锡杖。“卓锡”的意思就是把锡杖立起来,居留在某处,不走了。但这不走是暂时的,因为按照禅宗的观点,宇宙的本体是一广大无边的“无”,它既是永恒寂静的,又是生生不息地运动的,动就是不动,来就是去。因此,僧人只有“不住不持”,既不执著于某一处,而又在每一处,才是得禅之真谛。这就是诗人为何找不到这位“上人”的原因所在。
但这仅仅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更深一层来看,诗人的整个寻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习禅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所失,也有所得。他失去的是实际的造访对象,得到的却是根本的禅机佛理。
在一般人心目中,习禅修行总有一个外在的目标,或是希望在身体方面获得利益,或是希望在心理方面求得帮助,或是为了驱除尘世的烦恼、痛苦,或是为了达到幸福的彼岸世界。他们以为,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便可一劳永逸地享受 “般若”之美,“菩提”之乐了。殊不知,这种想法和禅理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求禅一有了外在目标,便有了执著,而一有执著,便入 “无明”,结果只能是求之愈切,离之愈远。就像诗中所描绘的,开始寻求的时候,还能望见佛塔,闻到钟声,到最后反而落得个 “水流花落竟无踪”的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禅并不在虚无“缥缈”的“莲花峰”中,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如黄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钟陵录所云: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元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 不属有无,不计新旧; 非长非短,非大非小; 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 当体即是,动愈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差别。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诗中讲到的寻找上人、亦即求禅的过程,很显然地是一个“著相外求”的过程:先确定一个虚无缥缈的外在目标,再爬山涉水寻求之; 求之不得再问童子,却不知禅就在自己心中,就在对“四山晓气层层雨,一巡秋阴曲曲松”的体验中,就在对最最常见的“水流花落”的感悟中。看来,诗中那位隐而不露的和尚的禅学修养是颇为高深的。他也许就在山上某处而故意不露面,让你去寻访他,在寻访过程中体验禅意佛理。
那么,诗人最后到底有没有开悟、“得道”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然诗中没有明说,但整首诗的创作本身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吗?
-
沈园二首 作者: 陆游 【
-
《林檎花·水林檎花》咏林檎花诗鉴赏 郑谷一露
-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公务员古诗词题目解析,内容包括公务员考试中最美的诗句,公务员考试中最美的诗句,赞美公务员的七律诗词庆祝女儿考公务员的七律诗词。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
-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欣赏宴词答案,内容包括古诗宴词翻译及阅读答案,一、诗歌鉴赏(4分)宴词(唐)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古诗词鉴赏答案,踏莎行,晏殊。宴词 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答: “悠
-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 《长相思之二》 【翻译】 赵瑟刚刚停弹,蜀琴便奏起来 了。借用蜀琴的典故,并用凤凰柱、鸳鸯弦来隐喻夫妻之间的 和谐气氛。 注: 赵瑟,相传赵国的女子长于弹瑟。凤凰柱,指刻成凤凰形的瑟
-
【3293】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朱克力主编,中信出版社,20 7万字,2016年3月第1版,49元)△全书共7章:①创新驱动新常态;②供给侧
-
冯煦工诗词骈文,素有“江南才子”之称,在此诗里做 到了这两方面的巧妙结合,全诗写得清新隽永,风神秀逸,情韵俱佳,很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