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百喻经全集《渴见水喻》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百喻经全集《渴见水喻》译文赏析

渴见水喻

【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1],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2]。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3],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4],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注释】

[1] 热时焰:此处指河水在日照下蒸腾的水汽。

[2] 辛头河:印度河的古称,大唐西域记中曾作“信度河”。

[3] 僻取其理:指偏执于事理的某一方面。

[4] 道分:指领悟佛理的缘分。

【译文】

从前过去有个人愚昧无知。他口渴极了,急着需要喝水。远远的,看见田野间远处蒸腾的水汽,以为那就是水,于是就追随那水汽而去,一直追到辛头河边。来到河边以后,却只是傻傻地望着河水,并不去取水喝。旁边的人问他:“你如此口渴,又一直在追寻水源,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去喝水呢?”愚人回答说:“如果能够把这些水喝完的话,我自然早就喝了。可是这里的水这么多,我是不可能全部喝光的,所以我干脆不喝了。”当时很多人听了他的这番话,都大声地讥笑他。

这就如同外道中人一样,偏执于事理的某一个方面,认为自己不能完全秉持佛教的戒律,便不去接受佛法,以至于后来也无法得到领悟佛理的缘分,长期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这就像那个愚人,口渴而不饮水,受到别人的耻笑,这些外道也是如此。

【评析】

这个故事本是劝诫人们:接受佛陀戒律精神,能接受多少算多少,切不可因为自己不能完全领悟其精髓而自暴自弃,从而无缘领受佛理,流转生死。同样,它也折射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故事中的愚人,因为河水太多,即使口渴难忍,也不敢去喝上一口。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看到眼前的事情有点困难、任务有点艰巨,就对此望而却步,甚至都不敢于去尝试。他们从未想过:面对困难或许不会成功,但只要我们敢于尝试,脚踏实地的积极去做,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故事征引

尝试出来的才是正果

古时候,日本有一个叫柳生的人,对剑术没有什么兴趣,天赋也一般。但是他的父亲却很善于剑术,也一直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为家族争气。可是,无论父亲怎么教,柳生就是不开窍,进步甚微,后来父亲在一气之下,就把他赶出了家门。

柳生跟父亲一样,也是个很好强的人,他心中暗想:“哼,父亲不愿意再教我,对我失去了信心,我偏要练出来个名堂来不可!”下定决心后,柳生就千里迢迢投奔宫本武藏了,想要拜宫本为师。

刚刚行完拜师礼,柳生就迫不及待地问:“师父,你看以我的根基,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练成一名一流剑客呢?”

宫本想了想,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嗯……大概需要10年时间。”

“啊!10年,这也太久了吧!”急于成名的柳生失望地说:“师父,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如果我从今天开始,加倍努力地修行苦练呢?”

“那么需要20年。”宫本不假思索地说了句。

柳生听后,大惑不解,继续追问道:“那如果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刻也不停地用功呢?”

“那么,你30年也不会成功。”宫本很肯定地说。

柳生有点打退堂鼓了,心想:“是不是越学到后面越难了呢?我啥时候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呢?”

他有点不安,又有点不甘心,于是又接着问师父:“怎么会这样呢,越努力反而成功得越缓慢呢,您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不是后面的剑术越发难学了呢?”

宫本说:“不是难学,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去尝试,只要你肯用一颗真心踏实地去做,也许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成功,来满足你的愿望。”

柳生听了这一席话,惊得满头大汗,恍然大悟。

后来,他就抱着一颗平常心努力地去练剑,不到一年就成了一名绝顶剑客。

要有抬腿的勇气

有一天,几个和尚聚到了一起,商量着要去郊外去拜访禅师。拜访结束后,天已经快黑了,他们必须得赶快下山。但是如果按照来时的路返回,至少需要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下山,那时候天都漆黑了。和尚们焦急万分,于是互相讨论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候,有一个和尚提议说他知道另外一条捷径,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下山,但是这条路要跨过一条小沟才能走过去。

望着越来越低的太阳,他们一致同意走近路。和尚们凑到跟前一看:那小沟大概有几米深,沟里是潺潺的溪水,在四月的黄昏里发出响亮而空洞的声音,那种声音让人想到不慎掉下去的惨烈……前进还是后退?他们在沟前犹豫了很久。天也一点一点暗了下来。

等了好久,一个年轻的和尚站了出来。他拿着一根树枝在沟之间比划了一下。然后放在地上,说:“沟就是这么宽的距离,大家跳跳试试看。”大家很轻易就在平地上跳过了那个和沟差不多的距离。但是面对溪水哗哗的小沟,有人还是犹豫。年轻的和尚第一个跳过去了。大家互相鼓励着,一个个也都跳过去了,就连平时胆小的帕梅拉在大家不断的鼓励下也跳过去了。

那天傍晚,他们很快就下山了。在那条新路上,他们还发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粉红嫩白的桃花。就是在这样一个时节,那绚烂的色彩难道还不能算是一道令人惊喜的风景吗?他们开心极了,一边闲聊,一边还可以观看一路的美景。

就这样,他们很快就下山了。没过多久,天居然下起雨来了,雨点是那么的大,那么的急。这时候,大家都笑着说:“哈哈!其实那条小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心中的想象。只要我们一抬腿,不就过来了吗?而世事难料,安全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当时选择熟悉的那条路回来,说不定现在一个个都成落汤鸡了。”大家都笑着点点头。

  • 下一篇: 自在独行
  • 猜你喜欢
    •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高适《封丘作》赏析

      封丘作 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 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 那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 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 鞭

    • 李清照《长寿乐》全诗鉴赏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周敦颐·爱莲说》鉴赏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

    • 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赏析] 这首歌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其写作背景是这样的: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

    • 《韩愈·论佛骨表》文章鉴赏

      《论佛骨表》写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52岁。宪宗皇帝派遣中使杜英奇押30名宫人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 讽刺的写作手法

      用讥刺和嘲讽的手法暴露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达到否定贬斥的效果。讽刺是漫画式的艺术形态和严肃的生活哲理的巧妙结合,时常由婉刺进而为笑骂和嘲弄,用逻辑的“归谬法”,即把荒谬的论点予以推论、放大、凸现,收到

    • 古籍名著《警世通言》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警世通言》,40卷,话本小说总集。明冯梦龙编纂。此书为《三言》的第2辑,据金陵兼善堂刻本无碍居士序,知刻于天启四年(1624)。原刻不署撰人,仅题“可一主人评,无碍居士校”;知为冯梦龙纂辑,论述已见

    • 古代文学作品《宝玉挨打》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宝玉挨打》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三十四回。清曹雪芹作。题目为编者所加。脂戚本《石头记》三十三回后批语说:“严酷其刑以教子,不情中十分用情。牵连不断以思婢,有恩处一等无恩。严父慈母一般爱子,亲优

    • 李商隐《送王十三校书分司》全诗赏析

      多少分曹掌秘文,洛阳花雪梦随君。定知何逊缘联句,每到城东忆范云。

    •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遣兴》全诗赏析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