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
【4073】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
(〔美〕曼瑟·奥尔森著,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5.5万字,2018年1月第1版,46元)
△共6章:[1]集团和组织理论;[2]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3]工会和经济自由;[4]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5]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6]“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〇这本书成功地推翻了一个延续多年的所谓正统理论,它甚至被视作“公理”: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一定会自愿和自动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
〇罗纳德·科斯说过:如果你要使人们相信你的理论学说,你就得活得足够长。科斯足够长寿,一百零三岁去世,可科斯的名字即科斯定理在他六十多岁时就被写进了经济学教科书。但对于能否或可能获诺贝尔奖而言,科斯的话有些道理。
〇奥尔森的结论是: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具有选择性地激励机制的集团比没有这种机制的集团更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
〇传统的集团行为理论毫无保留地认为,私人集团和社团运作所遵循的原则与支配市场中企业间关系或纳税人和国家关系的原则截然不同。
〇集团越大,就越不可能去增进它的共同利益。
〇马克思相信:“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是“有组织的人类利益集团”。社会阶级也都是自私的;它们把阶级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而且根本不关心对立阶级的利益。
〇正如阶级是自私的,个人也是自私的。
〇奥尔森在这本书中通过对各种利益集团(包括大、小集团)的分析,证明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集体或社会的非理性结果——这一公共选择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说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〇曼瑟·奥尔森,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
-
古文观止·李陵·答苏武书 子卿足下①:勤宣令
-
王文治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王文治(1730—1802),清文学家、书画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乾隆进士,官云南临安知府。能诗善画,尤擅书法
-
《白氏长庆集》又名《白氏文集》、《白香山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文合集。“长庆”是唐穆宗李恒年号。白居易生前曾几次对自己的诗文进行编集。第一次是在元和十年(815)江州任上,以诗约800首成15卷,
-
古代名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与译文
【名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与译文]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返回故乡沛县,写下了《大风歌》。海内,四海之内,指天下。全句诗意为:大风卷起浓云漫天飞扬。我在声威
-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唯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这是一首咏史诗。据张采田 《玉谿生年谱会笺》,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三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品赏
-
银章暂假为专城,贺客来多懒起迎。似挂绯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荣?
-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代黛玉写的《葬花吟》。
-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
清·李慈铭2二则 ·之一幼时,每岁春中,全家至漓渚山扫墓,是日必先至亭山先王父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