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鉴赏
作者: 曹增渝
孙俍工
晨光明了,晨风起了!红叶带着泪珠颤崴崴地说道:
“我要藉风底力落到地下去了。”
青叶听着,也带了眼泪哭着对他说:
“不要去罢!你被风吹到地上,也能被风把沙尘吹起,将你底身子压碎,不要去罢,红叶!”
“不!这是我底生命,这是我底生命!我底身子不被压碎,我底生命哪能钻进沙尘内,我将浮游在这无限的空间,空守着将死的枯枝,有什么生趣?”
我亲爱的朋友,晨光明了,晨风正抖擞地吹着……”
红叶说着,揩干眼泪,嗽地一声,在空中回旋了一会儿,翩然落在地上了。
落叶辞枝是传统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隋人孔绍安诗云:“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将孙俍工的红叶与这首落叶诗相比,很容易发现,两篇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思有明显的不同。
孔诗中极言落叶的恋枝之意,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游子对故土的思恋之情。孙氏的红叶却恰恰相反虽然不无眷恋故枝之意,但更多地则是表现了对枯枝的绝望和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作品中的红叶所期待的,是藉风的力落到地下去,让自己的生命钻进沙尘内,从而浮游于这无限的空间之中,为此,甚至不惜让飞扬的沙尘将自己压碎。所以,它虽然在辞枝前一度含着泪珠,表现出某种伤怀的情绪,但最终毕竟揩干了眼泪,在抖擞的晨风的吹拂中“翩然落在地上了”。
如果说,孔诗中“翻飞未肯下”的落叶乃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自况,那么,孙俍工笔下伤怀而又决绝的红叶则显然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批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中的选择。这种宁肯粉身碎骨也要飞向更为广大的外部空间的精神追求,当是现代知识分子更可宝贵的一种意向。
-
“不籍千亩”是对周宣王不重视农业的指责。“籍田”即国中的公田。“籍”也就是“借”,是指借公社民力给周王耕种“籍田”。西周时“籍田”为周天子和诸侯直接占用,征发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有千亩田,每到春耕和
-
绣屏缘 日本抄本《绣屏缘》正文书影 日本抄本《绣屏缘》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回。题“苏庵主人编次”,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养浩堂刊本;日本抄本, 藏荷兰
-
徐宏祖 初四日 (1) 。十五里至汤口 (2) 。五里至汤寺 (3) ,浴于汤池 (4)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5) ,十里上黄泥岗,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 (6) ,越天都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苏公讳志存之碑文》(陈建平)
-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出自哪里,什么
交友类名言赏析《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契诃夫 (汝龙 译) 误了时辰的猎人们在米罗诺西茨克村边上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住下来过夜了。他们一共只有两个人: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伊凡·伊凡内奇姓一个相当古怪的双姓:契木沙—希马拉雅
-
【原题】:居魏岁馀未尝见江乡故人今无悔如雄过此相见甚喜席间率成短篇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