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鉴赏
作者: 王喜辰
黄春安
月色溶溶的深夜,马尼拉王彬唐人街,象裹着一层淡黄色轻纱。
倏地,不知从哪个阳台或窗口飘溢出扣人心弦的洞箫声,把进入梦乡的人们唤起来——
象巍巍的高山,高山底下涓涓的流泉那么深邃幽渺;
象浪涛荡起的凉爽海风,轻轻亲吻一朵朵盛开的椰花那么柔和温暖;
象久渴的旱鹅,逢到一湖汪汪的春水那么喜悦激动……
呵,是谁惹起思乡怀国的情怀?
在这夜阑人静时分,用一支十目九节的洞箫,倾注炽热又悲凉的情感,一声声、一声声,吹出对故园深切的惦念寄思;吹出对故乡的倾心缅怀?吹出游子的辛酸和艰难……
象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那扣人心弦的曲调,是传唱不衰的故乡南曲,那哀怨的孤栖闷;悲壮的出汉关;离情的重台别……
在这异乡的月夜,是谁用固执的热情,吹奏久违的乡音,害得一城异乡客,久久难以逃入梦乡?
这是一曲思乡怀国的歌。全曲围绕对故国眷念的主题,通过月夜、听箫、抒怀、话史、异乡客五组意象,酣畅淋漓地倾诉了海外游子思乡怀国的情感。
第一组写月夜。这不是普通的月夜,而是马尼拉王彬唐人街的异乡月夜。月色溶溶,夜深人静,月光下,唐人街象裹着一层淡黄色轻纱。这是一幅绝妙的静物画。画面里蕴藏着三种含意:沉静、异国他乡、华人聚居区,这就为生发思乡怀国情感提供了特定的客观环境。
第二组写听箫。作品由静物的描绘转而写动景的活现。“倏地,不知从哪个阳台或窗口飘溢出扣人心弦的洞箫声,把进入梦乡的人们唤起来”。接着,由洞箫乐曲浮想联翩:高山,流泉;海风,椰花;旱鹅,春水;……。这些自然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情,并且相互间带有必然的因果、亲情关系。自然界万物间尚且不能离弃,社会中的人际间就更应如此,这进一步激发了海外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第三组是抒怀。浓烈的思乡环境,荡激着游子的情怀,满腔的思念如同潮涌浪卷。作者借对吹箫人的赞誉,直抒胸臆,陈说自己对故园深切的惦念寄思,对故乡的倾心缅怀。同时,回首往事,历数游子的辛酸和艰难。作者的倾诉如同水到渠成,显得自然而真切,炽热又悲凉。
第四组是话史。作品从沉浸于思念故乡的氛围中,引导人们再度聆听洞箫乐曲蕴含的具体内容。哀怨的孤栖闷抒发月宫嫦娥的寂苦心境,悲壮的出汉关倾诉北国昭君对故园的无限思念,离情的重台别唱出美好夫妻间生离死别的衷情。这些乐曲展示出一幅幅人间图画,使人追史抚今,痛断肝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游子的怀乡情感。
第五组写异乡客。作品把思乡怀国的主题,由作者自我扩展到全城的华夏子孙。洞箫吹出的乡音,“害得一城异乡客,久久难以逃入梦乡。”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马尼拉王彬唐人街的华夏子孙翘首明月、聆听洞箫的情景。此时此刻,乡音、乡情牵动着全城的异乡客,洞箫一曲是何等地动听、动情啊!
-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 [2] 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3]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乔:字伯松
-
代表我们一样的古诗词(我想请问一样,有没有怎样的古诗词,可以代表,以前富有现在穷了)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代表我们一样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代表我的古诗句,代表美好的古诗词,我想请问一样,有没有怎样的古诗词,可以代表,以前富有现在穷了。刘禹锡的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朱
-
奔鲸沛,荡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帝怒下顾,哀垫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予,截修鳞。披攘蒙霿,开海门。地平水静,浮天垠。羲和显耀,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
-
【原题】:岳公来住涌泉愿为出化者十八人原上座因行袖诗谒筠溪老人风致清远可爱临行索偈书以赠之
-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预根。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
-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
名言: 达则兼善而不渝, 穷则自得而无闷。 句意: 得志则和他人一起求善, 并不改变自己的志愿; 不得志也怡然自得而不苦闷。 出处: 三国·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搭台和唱戏唱戏需要戏台。其戏台的用处一则可以招徕观众,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什么地方招引什么样的人;二则可供有本事的人、有演技的人一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用粤语朗读,内容包括用粤语来念诗词应该很好听吧,粤语翻唱或朗诵古诗词的作品,古诗《春望》用粤语怎么朗诵。是的,南方方言念诗词比较贴近古韵,无论是粤语还是江浙方言都比普通话更适合朗诵古诗词。第一,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入声,这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