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孟子书百里奚》译文与赏析
孟子书百里奚
孟子书百里奚
【原文】
柳子厚复杜温夫书云:“生[1]用助字,不当律令,所谓乎、欤、耶、哉、夫也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宜考前闻人[2]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精思之则益也。”予读孟子百里奚[3]一章曰:“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缪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缪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味其所用助字,开阖[4]变化,使人之意飞动,此难以为温夫辈言也。
【注释】
[1]生:指杜温夫。[2]闻人:前人、名人。[3]百里奚: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字里,名奚。秦穆公时的贤臣,是着名的政治家。[4]开阖: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译文】
柳宗元在复杜温夫书中说:“你使用语助字时,是不符合法则和规律的。所说的乎、欤、耶、哉、夫等词,是疑问词。所说的矣、耳、焉等词,是判断词。而今,你认为这些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查考前人对这些字的使用规则,与我们理解的是不同的,可见仔细的思考分析是很有益的。”我在读孟子时看到关于百里奚的一段文字中这样写道:“曾经不知道用养牛人的身份去拜见秦穆公是种肮脏的行为,这可以说是明智吗?他知道劝阻不了虞公,就不去劝阻,可以说是不明智吗?他知道虞公将要灭亡,于是提早离开,这不可以说不明智。他在秦国被推荐出来辅佐秦穆公时,便知道秦穆公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便辅佐他,可以说是不明智吗?仔细品味助字的使用,看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让人思绪飞动,这些是温夫之辈难以理解的。
【评析】
助词是一种独立性差、无实义的特殊虚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助词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经常被人忽视。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湘山野录中讲了一个故事,说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然而助词用不好,文章也不会写得漂亮。作者转载古文大家柳宗元给青年学子杜温夫的讲解,并且又通过研读孟子,更加确认了这一观点。俗话说“之乎者也焉矣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做任何事,都要重视细节,不能因为它不是主要的部分就忽略不管,否则会永远比别人做得差。
-
北齐·颜之推1梁世士大夫2,皆尚褒衣博带3,大冠高履4,出则车舆5,入则扶侍,郊郭之内6
-
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虎丘惭客问,娃馆妒人过。莫笑笼中鹤,相看去几何?
-
诗通过描写燕子来去自由、鸥鸟无猜、妻子画纸为棋盘和儿子做钓钩等表现出浣花溪生活的惬意自适,而末句含蓄地流露出怅然之意。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原题】: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
-
名言: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句意: 心术端正了才能做好自身的修养; 自身的修养好了才能使家庭和谐; 家庭和谐后才谈得上治理国家; 国家治理好了天下就安定了。 出处
-
作于:(1933年) 三月《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山县氏即山县初男。
-
《武侯庙》是杨慎的名篇,描写了刘备主公在蜀地建庙祭拜诸葛亮。作者通过描写庙宇景致和主公的虔诚,展现了忠诚和敬畏之情。叙述简洁明了,文字流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杨慎的写作才华和对历史人物的驾驭能力。
-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刘商,诗人兼画家。他本人爱画松石树木。这幅题诗的画,也许就是刘商本人的创作。根据诗作的内容,作者是用这一诗一画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悲愤。 开头两句写画石本身,相当于一般抒情诗中的写
-
春残 作者: 翁宏 【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