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容斋随笔·醉尉亭长》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容斋随笔·醉尉亭长》译文与赏析

醉尉亭长

醉尉亭长

【原文】

李广免将军为庶人,屏居[1]蓝田,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后广拜右北平太守,请尉与俱,至军而斩之,上书自陈谢罪,武帝报曰:“报忿除害,朕之所图干将军也。”王莽窃位,尤备大臣抑夺下权,大司空[2]士夜过奉常亭,亭长[3]呵之,告以官名,亭长醉曰:“宁有符传邪!”士以马箠击亭长,亭长斩士,亡,郡县逐之。家上书,莽曰:“亭长奉公,勿逐。”大司空王邑斥士以谢。予观此两亭尉长,其醉等耳。霸陵尉但呵止李广,而广杀之,武帝不问,奉常亭长杀宰士,而王莽反以奉公免之,亦可笑也。

【注释】

[1]屏居:隐居。[2]大司空:汉代三公之一。[3]亭长:乡官名。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4]马箠:亦作“马捶”。亦作“马垂”。马杖;马鞕。

【译文】

西汉时期李广因战败被罢免将军一职,贬为庶民,归隐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天晚上,他和一随从骑马外出,与随从在田间饮酒,回家的途中经过霸陵亭时,霸陵尉喝醉了酒大声呵斥李广,阻止他前行。后来李广被朝廷任命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让霸陵尉和他一同赴任。到了军中就将霸陵尉斩首。李广把经过上奏朝廷,并请求治罪。汉武帝却说:“报愤除害,正是我任用你的目的。”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皇位,尤其防备会受到大臣压抑或夺走自己的大权。大司空手下有一人夜经过奉常亭,亭长呵斥他,这个人告诉了他的官名,醉昏昏的亭长问:“你有什么证件可以证明你的身份?”这个人听后大怒,便用马鞭抽打亭长,亭长拔剑杀死士人,逃走了。郡县下令捉拿亭长。亭长家属把这件事上奏了朝廷,王莽说:“亭长是奉行公务,不要捉他。”大司空王邑训斥了他的其他手下,并向亭长道歉。我看这两位亭尉长,都是醉了酒。霸陵尉只是呵斥阻止李广,李广就杀了他,而武帝没有将李广问罪;奉常亭长杀死士人,而王莽却以执行公务的理由赦免他,这太可笑了。

【评析】

这是一篇带有讽刺性的文章,简单列举两个故事,虽然内容平常,但却从正反两方面讽刺那些滥用公权,不秉公执法,视生命为草芥,视法律为无物的人。李广被罢官后,曾外出回家遭到喝醉的霸陵尉阻拦呵斥,升迁后,以“尉与俱”为由,引其至军中而杀死。李广心胸不广,利用职务之便,公报私仇,其度量实不足道也;而武帝闻听其斩杀霸陵尉时,谓李广所杀得当,爱惜李广的将才,呵护备至,不以杀尉而惩罚李广。二人都视别人的生命为草芥,视法律为无物。王莽刚篡位为王,大司空手下有一士人也曾与喝醉的亭长发生冲突,亭长将士人杀死,遭到追捕,王莽闻之,认为亭长是执行本职,命司空不得缉拿亭长,并赦免了他。王莽将大司空与亭长平等视之,虽算是秉公执法,但主要还是因为“窃位,尤备大臣抑夺下权”,可见其心机之深。以上两位帝王遇到相同的事件,处理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完全都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可见帝王之心复杂,不可捉摸。

猜你喜欢
  • 杜甫《弊庐遣兴,奉寄严公》全诗赏析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 作品赏析当是永泰元年春自幕府回草堂时作,故云幕府瞻

  • 谭元春《繁川庄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谭元春:繁川庄记 谭元春庄远清白江六里,过繁县北六里,江至此分为川。在大石桥西半里,川又分,不及桥一亩复合。桥北不能见川,柳阴之。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出处】唐李白《 古朗月行 》。 【意思】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全诗】 《古朗月行》 .

  • 白居易《和微之道保生三日》全诗赏析

    相看鬓似丝,始作弄璋诗。且有承家望,谁论得力时。莫兴三日叹,犹胜七年迟。[予老微之七岁。]我未能忘喜,君应不合悲。嘉名称道保,乞姓号崔儿。但恐持相并,蒹葭琼树枝。

  • 古诗词《青杏儿》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慨叹时光易逝,盛年难再,表露及时行乐,莫负尊前

  •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意境解读

    (宋)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小令,写的是道

  • “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意思,出处,故事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两人居两地相距甚远,本以为无机缘再见面了,却有一天又见面了,俗语称为“人生何处不相逢”。 此语源自宋人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记载:“寇忠愍(mǐn)公准之贬也,初以列卿知

  • 古诗文《痀偻承蜩》原文|注释|赏析

    《庄子》 仲尼适楚 ② ,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③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④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 ⑤ ,累丸二而不坠 ⑥ ,则失者锱铢 ⑦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⑧ ;累

  •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即使土地广大,也要恪守俭朴才能安定。指俭朴是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例】简朴,并不是只要求贫穷

  • 骆宾王《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全诗赏析

    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金绳倘留客,为系日光斜。第七十九卷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