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4288】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杨少华著,人民出版社,35.1万字,2014年12月第1版,48元)

8章:[1]“革命”概念的发展历程;[2]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革命精神;[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4]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结构功能;[5]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逻辑;[6]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演进;[7]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经验总结;[8]革命精神火炬代代传。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观为统领,综合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丰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发展逻辑及历史经验。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剖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毛泽东认为,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团结、动员和激发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力量的源泉,是形成整个国家和民族信念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所倡导的革命精神:[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实事求是的精神;[3]艰苦奋斗的精神;[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5]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邓小平:“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搞建设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共同内涵:[1]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2]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4]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主体结构:理智要素、情感要素、意志要素。

生成条件: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精神的理论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革命精神的历史源泉;中国革命实践是革命精神的现实基础。

在1957年人民日报的“七·一”社论中,毛泽东指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

革命精神的转型与创新:[1]由“斗争至上”向“和合包容”转型创新;[2]由“相对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型创新;[3]由“革命浪漫”向“理性务实”转型创新。

金冲及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中,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现存社会秩序下的渐进的改革,另一种是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原有社会秩序的暴力的革命。

无私性是最有效的精神净化剂和过滤器,是拒腐蚀不变质的最坚固的精神堤坝。

猜你喜欢
  • 何乃英《斗牛》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何乃英 【作家简介】井上靖(1907—1991)是日

  • 韦应物《怀琅琊、深标二释子》全诗赏析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 《草》

    就文字讲,颔联是流水对,非常自然。颈联中“远芳”、“晴翠”字都凝炼,都是代替“草”字,于此可悟诗中运用借代词的方法。(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诗例】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

  • 宋词典故“武库”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武库 【出典】 《晋书》卷三四《杜预传》:“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闼,俄拜度支尚书。”“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晋书》卷三五《裴秀传》附《裴頠

  • 《古文·前赤壁赋》鉴赏

    古文·前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1),七月既望(2)

  • 《题西湖垂柳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陈洪绶 外六桥头杨柳尽 ① ,里六桥头树亦稀 ② 。 真实湖山今始见,老迟行过更依依 ③ 。 【注释】 ①外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宋苏轼始建,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里六桥:西湖

  • 白居易《醉中戏赠郑使君 时使君先归,留妓乐重饮。》全诗赏析

    密座移红毯,酡颜照绿杯。双娥留且住,五马任先回。醉耳歌催醒,愁眉笑引开。平生少年兴,临老暂重来。

  • 《曲江对雨赏析》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景丽情深

  • 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全诗鉴赏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淳熙元年(1174)中秋,时稼轩再度出仕建康。吕叔潜:

  • 鲁迅《“友邦惊诧”论》全文、注释和赏析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