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线上·柚子树》鉴赏
作者: 李元洛
陶然(香港)
伸向天空凝成婀娜的造型,长期静止唯有清风才能催动它轻歌曼舞;倚着屋顶盖下如荫的叶子,柚子树在后院巍然屹立。
触摸红色屋瓦用柔情的枝叶,它抚慰我童年的苦乐于细雨纷飞的轻梦中;在温煦的阳光下结出球形的果实,滋味却因气候而分化,有甜的诱惑,有酸的垂涎。
攀登为了撷取方便,沉溺于丰收的波浪,沿着屋顶猝然窜出的陌生的猴子,带着挣脱锁链的欢欣,把自由的天地浓缩在树枝的空间:冷不防袭击毫无准备的思想,幸运之神却让我跌在低伸的枝桠,尖叫着荡起高空的秋千……
走遍天涯我又阅尽千树百花,但记忆的宝库却永远给这棵柚子树留住;它盛开我童年的苦乐,在细雨纷飞的轻梦中,在温煦的阳光下。
呵!那拾不回来的童心,还在那招风的绿叶间流连吗?
树苗,是森林的儿时,山溪,是大海的童年。人类固然有自己的遥远而神秘的童年时代,每一个成年人也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儿时。童年或儿时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常常引起奔波劳碌于滚滚红尘中的成年人的追怀,因此,“童年”似乎也成了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杜甫有过“忆年十五心尚孩,一日上树能千回”之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那首有名的回乡偶书不也可以看作垂暮之年的诗人对青涩而甜密的童年的呼唤吗?
陶然,这位祖籍广东而生长在印尼的作家,青少年时代就回祖国求学,十年动乱中毕业于北京一个历史悠长的大学的中文系,一九七三年去香港,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和电子计算机的交响曲中工作,同时开始他业余的紧张的笔耕生涯。一别生养之地多年,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有时自然要蓦然回首自己的远去的童年,重温儿时温馨而无邪的幻梦,终于写成了题为赤道线上·柚子树的这首散文诗。
对童年的回想缅怀,这是一种能引起许多读者共鸣的情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但情感毕竟是抽象而无可把捉的,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它必须通过具象来作艺术的表现,或者说呈现。而在诗歌作品中,则必须讲求意象的把握和创造,否则作者的情思将无所附丽,读者也将无从感受。陶然的这篇散文诗,成功地选取和创造了赤道线上的“柚子树”这一意象,全诗的连翩回想,都是围绕“柚子树”这一中心意象或称主意而展开。“柚子树”的意象在诗中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鲜明突出,不枝不蔓,如果没有这一意象以及对这一意象的生动描绘,全诗当会黯然失色。
一般而言,诗长于表现,即长于抒发作者对生活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美感经验,显示自己的抒情个性,充分发挥心灵的能动的审美力量,并刺激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而散文则长于再现,即长于对客观世界作挥洒自如的描绘,对事件和情节作趣味盈然的叙述,结构变化多姿,笔法细致灵活。散文诗作为边缘文类或两栖品种,自应吸收诗与散文的长处而另张新帜,将诗的“表现”与诗的“再现”融于一炉而变化出新的面貌。陶然的这一作品就是如此,作者既描画了柚子树的背景和姿态,具有视觉、听觉乃至于嗅觉的多重美感,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同时,他又选取了儿时上树的细节作重点的描绘,进一步构成了美观的画面和美听的乐境,而不象某些纯粹“自我表现”的作品,内情既玄虚莫测,外景也混沌不明,使人读来“恍如坠烟雾”。但是,以上种种的描绘都浸透了作者心灵的审美感情,而且它们并非巨细不遗,而是留下了许多可供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刺激不同经历的读者去参与作品作不同的再创造。例如诗的第三节的“千树百花”与“柚子树”的对比,关于“苦乐”、“轻梦”、“阳光”的虚而不实的反复咏唱,不就可以使你涌读时情动于衷吗?
出色的散文诗,应该有余音绕梁的结句让读者回味,陶然这首散文诗后来居上,有赖于它的结语如一句深情而幽远的箫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开学赠言古诗词,内容包括开学赠言诗句,新生入学寄语诗句,新学期寄语的诗句。新生入学寄语诗句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
-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
-
名言: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句意: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把握住了胜利而后才寻求与敌人交战的机会,失败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而后才希望在战争中求得胜利。 出处: 《孙子·形篇》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出处】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 【意思】汉文帝本是贤德的君主,对贾生仍是那样薄恩无宠。我久久地在贾谊宅边沉思绯徊,枯草飘舞黄叶乱飞夜色沉沉。 【赏析】汉
-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10卷,明王锜撰。王锜,字元禹,自号苇庵处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正统至弘治年间,一生隐居不仕。此书是其平生的笔记杂著,生前未能编次成书,死后由其子王涞删削为10卷
-
绘画论[意大利]达·芬奇 著吕同六 译作者简介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雕塑家、科学家,同拉斐
-
文姬归汉图 金·张瑀作 绢本浅设色 纵二九厘米 横一二七厘米 藏吉林省博物馆 此卷题签作“宋人文姬归汉图”,清高宗乾隆所书,图名下注“内府鉴定”四字,钤“神品”、“乾隆宸翰”两印,卷上还有乾隆题诗,下
-
与君结交深,相济同水火。文章发春葩,节行凛筠笴。吾才已愧君,子齿又先我。君恶予所非,我许子云可。厥趣共乖时,畏涂难转輠。道肥家所穷,身老志弥果。每嗟游从异,有甚樊笼锁。天匠染青红,花腰呈袅娜。苟能杯酌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这首诗以华清宫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此地游览时的种种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以“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开头,描绘了华清池的美景。接着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来描述天空中飞过的雁阵,表达了对季节的变迁的感慨。最后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万里孤舟弄”来抒发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整首诗描绘了华清宫的美景和时光的变幻,给人以深思和感悟,展现了诗人杜牧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