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鉴赏
作者: 柴华
雨果
眼光锐利、赏罚分明的是古人认为盲目的命运,历史事件一个接一个,遵循可怕的逻辑互相置换、层出不穷。尽管站在远处观察,我们还是看到了它那特有的威严和无情。
在它庄严的三段论法面前,人类的智慧开始懂得,自己的尺度多么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佚名 译)
命运是“盲目的”吗?
在雨果看来,不,它“眼光锐利、赏罚分明”,而且表现出“特有的威严和无情”。正因为这样,世间一切事变都有其自身的演进规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都是“遵循可怕的逻辑互相置换,层出不穷。”朝代的兴衰、人事的祸福,都逃避不过“三段论法”的裁判,如果大小前提都已具备,还会有第二种结局吗?因此,人在“命运”面前,一己的意志、愿望、好恶等纯属个人的“尺度”是“多么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这是诗人对世界的一种哲思。他看到了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同时就领悟到人类自身力量的渺小。其中固然浑隐着一种悲哀,但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倘若能将对世界的这种深邃见解引伸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进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也就可以驾驭历史的进程,人类力量的“渺小”也即转化为强大了。诗人生活在机械唯物论盛行的时代,他对于“命运”的认识未必达到辩证法的高度,但今天的读者完全可以对世界作如是观,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
这篇散文诗理胜于情,因而它予人理智的启悟多于情绪的感染。诗人那冷峻的语调虽然不乏感叹的意味,但是由于他哲思的沉稳,人们仍然觉得他是在讲道而非在言情。这,当是哲理散文诗的一种特色。
-
在浮夸风年代的一个寒冬,村里让青少年们到野地去搂树叶,两个人一辆排子车,分给三个大布单子(村里人叫卧单),用来兜树叶。天刚蒙蒙亮,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出处】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 【意思】离别家乡已有许多年,最近 回乡,看到这里的人和事一半都已改 变。唯有门前镜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阿Q原是鲁迅1921年所写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 鲁迅塑造的阿Q,是一个农村流氓无产者的典型。他无家无业,平时靠给人打短工为生。曾因向女佣吴妈求爱,遭到赵家的殴打,后来又去县城偷窃。辛亥革命
-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
-
【3270】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本书编写组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13印张,28元)△一、十九大报告、
-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只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
-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出处】唐.韦庄《台城|金陵图》 【意思1】面对六朝兴亡,最不动情的 就是台城的柳树,依旧伫立在烟雨笼罩 的十里长堤上。台城:在今江苏省南京 市玄武湖一带。从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1],平明送客楚山孤[2]。 洛阳亲友如相问[3],一片冰心在玉壶[4]。 [题解] 芙蓉楼,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