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写了一首著名的抒怀词渔家傲·秋思,此词原文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话说,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与韩琦一起被朝廷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戍守边防,抵御西夏。
范仲淹与韩琦一到任,就采取一系列军政措施,很快解除了西夏对延州的威胁。朝廷为此重重奖赏了他们,并先后几次提拔范仲淹。但范仲淹不满足于一时的战果,他与韩琦日夜操劳,希望彻底击退西夏军队,从根本上解除边患。
烈日下,他与兵卒一起筑城池,修复废寨;寒冬里,他亲自训练士卒,演习阵法。不到两年,陕西、甘肃一带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范仲淹已在边区军民中树起了极高的威望,就连西夏人也不敢小看他,称赞他有数万精兵,不可轻易攻打。
这一日,劳累了一天的范仲淹暂时放下军机要事,缓步走出大帐。他一面四处巡视,一面回想起两年多来征战边疆的日日夜夜,为把这种边疆的军旅生活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写下了这首渔家傲。
这首词道出了守边将士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诉说了离家万里的忧思。
后来,西夏终于和宋朝讲和了。范仲淹因守边有功,被提升为参知政事,重新回到朝中做了朝廷的重臣,宋仁宗也非常看重他,多次向他征求富国强兵的良策。
范仲淹后来被宋仁宗委以重任,实行变法,力图振兴大宋王朝,后来变法失败,范仲淹被贬,但他的这首词却流传至今。
上阕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嘶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下阕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怎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范仲淹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作者: 梁工 【作品简介】见《雅歌》。 【作品节选
-
名言: 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注释: 卵: 蛋。瀹(yue): 煮。橑(liao): 柴薪。爨(cuan):烧。 句意: 先把鸡蛋用彩色装饰, 然后再煮来吃; 先把木柴精雕细刻, 然后再用来烧
-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
苏轼 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夫惟圣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已。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其不胜也,必无意外之患。后世用兵,皆得已而不已。故其
-
《 宫词二首其一何满子 》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释】 ①故国:故乡。三千里:言路途的遥远。二十年:言时间的久长。②《何满子》:宫中表达极其哀怨
-
【名句】国之有民,犹 ① 水之有舟,停则以安 ② ,扰 ③ 则以危。 【注释】①犹:如同。②安:平安。③扰:动荡。 【释义】国家有人民,如同水上有舟船,使舟停止则安稳,使舟动荡则危险。 【点评】统治者
-
交友类名言赏析《自古常叹知音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通过描写狩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豪情和自由的心态。诗中注释和评析展示了苏轼对于诗意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这篇文章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进行了简要概括,旨在让读者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认识。
-
黄庭坚《武昌松风阁》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② 我来名之意适然。 ③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④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⑤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⑥ 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