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风……》鉴赏
作者: 袁忠岳
耿林莽
一切的风,都从你浑圆的肩上滑过;
一切的风,都吹过祖国酥软的泥土,经过我小小的村庄;
一切的风,都带着你屋后槐树林里雀鸟的喧鸣,掠过责任田里包谷的穗。
象一朵娇艳的石榴花绽开——你的笑颜。
我坐在边防哨所的门前,背倚着一座黛紫色的山。我看见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早晨,黄昏,夜晚……
那一轮古铜色的月,把风的形象染得神秘了。它带着小草和野花的窃窃私语,还有蟋蟀在洞穴里羞怯的吟唱;流水从石缝中断断续续地滴落,如你梦中的呼唤。
早晨的风,把垂杨树长长的发吹乱了,这不正象你么?我似闻到你鬓发间苜蓿草的馨香,感受到它的清凉。
如此温柔的风,一定来自浅蓝的湖,拂过一叶小小的白帆,拂过你摇橹的手;跨过遥远的土地,又来拂我手中枪。
一切的风,带着遥远的爱,把祖国温暖的信息,通过你的形象,一页页送到我的面前。
诗是在辽阔的空间展开的。空间的一端是边防哨所,从黛紫色的山、垂杨、流水等景色看,象是南疆山丛;空间的另一端是农村,从槐树林、包谷、石榴花、苜蓿、浅蓝的湖看,象是北方的湖区。当然,这一南一北不过是我出于想象的需要作的假设,其实诗中交代是很含糊的。联系这两个空间的是风,风似乎是这首诗的主角,它从农村这一端,吹到哨所这一端,虽然无形无影,可是作者那枝细腻传神的笔,却把它绘形绘色得栩栩如生,我们能闻到风中的泥土气息、花草香味,能听到鸟雀的喧鸣、蟋蟀的吟唱、流水的叮咚,能看到它在月光下的神秘形象。这是审美的第一层次,首先让读者进入一个容易动情遐想的意境。
风不仅无形无影,也无意无情,它的流动是漫无目的的,不会定向地从农村吹向哨所,由此及彼;也不会象电波那样传真,使哨所那边看到农村这边的人物景色。风所以有定向传真的效果,完全是因为人,是人的感情作用、想象作用,使得遥隔千里产生感应,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从只可感觉无法见到的风中看到了想看的东西,历历在目,触手可及。所以,这篇散文诗中的真正的主人公是人,是分处两地的人,风只不过是沟通两地情思的媒介。人又有主客之分。坐在边防哨所门前接受风传来的远方信息的战士,是思念的主体;在家乡地里、湖上劳动,托风捎去家乡信息的那位女性,是被思念的客体。情感在这二者之间流动,表明着一种与众人不同的特殊关系,我想大概是未婚的或已婚的夫妻。前面所有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与渲染这两地情的。这是审美的第二层次。
诗人并没有把这种思念停留在男女之间,而是赋予了它更高的品格。那就是从传递过来的“遥远的爱”中,从想象的对方形象中,边防战士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信息”。祖国与亲爱的人、亲爱的家乡、那一草一木、那山山水水联系起来,再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的实体,一种守卫祖国安宁的神圣的责任感,自然地从战士心中升起,情感也就随之升华了。“拂过你摇橹的手”的风,“又来拂我手中的枪”,风趣地把这一层意思含蓄不露地隐藏其中。这是审美的第三层次,至此,整个鉴赏过程才算完毕。
为了分析,我们把三个层次分开讲,在诗中它们是迭合在一起、融铸在一起的,共同构成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两地景与两地情,思乡情与爱国情交织的优美而又崇高的意境。
-
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中国政局陷入紊乱之中。冯玉祥表示倾向革命,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段祺瑞、张作霖也致电表示“欢迎”。当时冯玉祥和他的将领考虑到长江流域各省的直系势力
-
【4280】井冈山精神(张泰城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7 6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0元)6章:[1]孕育井冈山精神的伟大革命;[2]坚定执着追求
-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
-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睗睒跳踉相妩媚。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元
-
名言: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释: 谨: 谨慎, 注重。庠序: 古代地方所立学校名称, 商代叫庠, 周朝叫序。此泛指学校。申: 阐明。孝悌: 孝顺父母为孝, 尊敬兄长为
-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
-
鲁颂·駉之什 駉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
-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
-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晨光照闾巷,轜车俨欲行。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旧垅转芜绝,新坟日罗列。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
【3730】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顶层设计(中组部人才工作局编,党建读物出版社,32 5万字,2017年7月第1版,53元)△共7篇:①推进人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