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关山月》(陆游)原文|鉴赏|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关山月》(陆游)原文|鉴赏|赏析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罢官后闲居成都,因有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但他壮心不已,寂寞中更向往战斗,于这年春写了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诗,借乐府旧题来表现宋金和战。关山月一首针对现实,批判阻碍抗金作战的隆兴和议。接着二首转向期待与想象: 出塞曲写慷慨从军,出塞赴敌; 战城南写宋军大捷,金人乞降,饱墨淋漓地展示出王师北定中原的胜利前景。这三首诗自成一组,可以说是陆游的北伐三部曲。只是他在后两首诗中写的不过是悬想之辞,从未成为现实。

关山月属乐府横吹曲。横吹曲最早为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以鼓和角作为主要乐器,奏于马上,用作军乐。关山是指西北边地的关塞与群山,关山月一曲原是守边远征的边防战士的月夜之歌。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录梁元帝、李白、张籍等所作关山月二十四首,全唐诗卷十八录卢照邻、李白等所作关山月十三首,都是写边关月夜战士的乡思或与闺中思妇遥隔千里的两地思念的。陆游这首诗用乐府旧题,也是写边界月夜的景象。但唐人关山月所咏大都为西部边塞事,如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背景是玉门关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域。陆游所处的时代,宋金对峙,东南以淮水为界,西北以大散关为界,其诗中的关山月,已是淮水上空之月了。淮水变成极边,中原沦为异域,这正是陆游极为痛心的。另外,唐人咏此题大都写思亲思乡,陆游则用以写处于分裂中的南北军民的报国之忱与故国之思,这也是这首关山月不同于汉唐乐府之处,须要注意。

这首关山月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段,分别写了同一月色之下的边界内外的将军、战士和遗民。他们的处境和心情各不相同,但造成他们今夜境况的原因却是相同的,这就是诗的开头所说的“和戎诏”,即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是隆兴二年(1164)宋孝宗与金人订立的屈辱性和约。宋孝宗即位之初,曾一度改变宋高宗三十余年的投降路线,于隆兴元年任命主战派张浚督师北上。但符离一役,宋军大溃,又被迫与金人讲和。隆兴和议的条件比之先前的绍兴和议虽稍有改善,如宋对金由称臣改为称侄,岁贡改称岁币,银绢由每年二十五万减为二十万;但隆兴和议的订立,也表示着宋孝宗战略上的根本转折。他从此感染上恐敌病,放弃了陆游等爱国者所期望的抗金作战的方针。在他此后在位的二十五年中,不再议及北伐。陆游这首关山月所写的,就是隆兴和议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开头四句,写边地月夜的将军。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总领全诗。“十五年”三字有沉痛感,几乎一字一顿,不但表明和议维持时间之久,而且表明后果之严重。下面写的将军不战、战士老死和遗民徒然期待这些情景,都是在“和戎诏下”之后发生的。“将军不战空临边”这一句,与“和戎诏下”紧相接连,表示两者之间的关联。将军的使命,本是赴边杀敌,英勇作战。国难当头而“将军不战”,这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空临边”的“空”字,讥刺的意味就更显然。他们朱门深院,荒于酒色,对身膺重任的军事长官来说,完全是失职的。然而,任用这样的将军守边,或许正是“和戎”的需要,适应了“和戎诏下”所形成的苟安局面。陆游在诗中冷冷地讥刺这些“不战将军”,笔底蕴藏着对隆兴和议的强烈抗议。“厩马肥死弓断弦”一句,则把临边不战这一点写得更足:战马本应奔驰于沙场,现竟肥死于厩下;弓弦本应用来杀敌,现却朽断于橐中。这些现象并非发生于和平时期,而是发生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诗人不禁在痛惜之中深寓愤慨。

“戍楼刁斗”四句,写边地月夜的战士。他们与不恤国事醉生梦死的将军不同,是怀着报国立功的壮志来到前方的。但十五年来,一夜又一夜的刁斗声,打发掉了他们的壮年光阴。“三十从军今白发”,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这不能不使有志者满怀感怆。他们在寂寞中借一曲关山月的笛声来寄托内心的悲愤。(唐时关山月为笛曲,王昌龄从军行: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可是“笛里谁知壮士心”,他们的“壮心”始终得不到理解,最后还因“隆兴和议”而遭致埋没,徒然老死于淮水之边。“沙头空照征人骨”的“空”字,与上面“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语带讥刺的“空”字不同,用在这里不但显得无限悲凉,而且还包含着对“和戎诏”的默默地控诉。

最后四句,写边界以北的中原的遗民。从靖康之变算起,至淳熙四年,已经五十余年了。当年的孩童,现在都成了皤然老翁。他们在金人铁骑之下,一直“忍死望恢复”,苦心地等待着生前有一天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但隆兴和议却把他们的期待无限期地向后推延,使他们半个多世纪以来怀抱的希望,几乎成了绝望。“几处今宵垂泪痕”,他们对月垂泪,这斑斑泪痕交织着无限的期望与痛心的失望。“几处”一词是言其多而不是言其少,是说不知有多少中原遗民在忍死以待。隆兴和议时胡铨上疏孝宗,告诫道: “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一与虏和(指与金人和议),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陆游此诗末句写的,就是中原父老在隆兴和议后的这种复杂心情。

这首诗在结构上颇有特色。陆游采用关山月这个乐府古题,便据题立意,作了巧妙的设想与安排。它以关山月即边地的月夜为全诗的背景,分别写了边界以南的将军、战士和边界以北的中原人民。淮河这一衣带水隔绝了人民之间的南北往来,却不能隔绝当空月光的南北普照。诗中将军、战士与中原人民三者的境况,犹如三个互不相属的分镜头,但同一个边界,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展开了这个伴随着一曲悲歌的关山之夜的月下全景。在内容上,“和戎诏下十五年”这一句贯穿着全诗。将军、战士和遗民尽管境遇不同,悲欢苦乐不同,但他们作为今夜月下的不眠人,从不同角度同时体现了隆兴和议的不幸后果。陆游用这三个生活侧面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深切地谴责造成这些可悲情景的根源——隆兴和议。

陆游的心,与边界南北的军民是完全相通的。边地的壮士心与中原的遗民泪,写得如此真切动人,就因为其间也连结着陆游的忧国之心与伤时之泪。诗中的境界似乎处处笼罩着朦胧而忧郁的月光。无论将军的朱门歌舞,军营的寒更刁斗,战士的一曲笛声,遗民的中宵泪痕,无不染上了今夜关山月的暗淡色调。这种色调与全诗的悲愤情调也正相谐合。

这首诗分三段,在用韵上以转韵来表示。首段四句用平声韵,与“和戎诏下十五年”的深含感慨的叙述语调相适应。中间一段转仄声韵。陆游不用上、去声韵,而特意选择了入声韵,就更适合于表现月下吹笛的白发战士的悲壮激越情绪。最后一段又转入平声韵,声调缓慢而沉重,很好地抒写了中原遗民长期在金人统治下眷怀故国的痛苦心情。

“中原干戈古亦闻”,指南北朝事。“岂有逆胡传子孙”,指金人占据中原后至淳熙四年,已历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四代。这一句又与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相呼应,若是没有隆兴和议的订立,将不会发生“逆胡传子孙”这种历史状况。“岂有”二字用语沉痛,也是针对隆兴和议而发的。陆游对隆兴和议始终持反对态度。绍熙元年(1190)所作的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一诗中说: “百战元和取蔡州,如今胡马饮淮流。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也表现了同样的心情。

猜你喜欢
  • 国学名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出处和解释

    【名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语出《庄子·大宗师》。古代的真人,不因生存而欢欣,也不因死亡而恐惧。说明对待生死要顺应自然,不要人为地去改变它。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说:通“悦”,高兴

  • 银色的光芒

    银色的光芒最近读的字,凉薄透彻。心里也丝丝的凉。不过喜欢这样的清醒。总是沉溺于个人的小情绪,难以逃脱那份混沌。刹那里的意念,纷纭杂

  • 望江南

    【题 解】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思妇登楼

  • 《艳婚野史》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艳婚野史》是明清时期的一部小说。本书以其生动直接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封建社会中虚伪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婚姻制度中的弊端。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一段艳情婚姻,揭示了封建婚姻的虚伪与透明。故事中的男主角与女主角因为家族利益相亲相爱,并以此为基础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在婚姻的表象下,隐藏着各种不可言说的秘密。男主角因为贪图财富和权势,不顾婚姻信誉,与其他女性发生了婚外恋。女主角为了保住自己的地

  • 杜牧《闺情代作》全诗赏析

    梧桐叶落雁初归,迢递无因寄远衣。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佳人刀杵秋风外,荡子从征梦寐希。遥望戍楼天欲晓,满城咚鼓白云飞。

  • 苏轼《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全诗鉴赏

    雪髯霜鬓语伧狞,澹荡园林取次行。要识将军不凡意,従来只啜小人羹。(是日散父老酒食。)西园牡籥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鹤睡觉时风露下,落花飞絮满衣襟。郁郁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萼是乡人。(苍髯,松也。红萼,

  • 李白《五松山送殷淑》全诗赏析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 韦应物《种药》全诗赏析

    好读神农书,多识药草名。持缣购山客,移莳罗众英。不改幽涧色,宛如此地生。汲井既蒙泽,插楥亦扶倾。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悦玩从兹始,日夕绕庭行。州民自寡讼,养闲非政成。

  • 《吾心归处》尹影散文赏析

    原以为我所向往的心灵皈依处都在千山之遥、万水之远,要么是云贵,要么是青藏,必须穷尽一生的向往,在一切安顿妥帖之后才能迈动脚步,踏花

  •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明代词作鉴赏

    “斜月横,疏星炯”,开篇两句从星空月色入笔,烘托环境氛围。西斜的明月,横挂在广袤的夜空;寥落的星辰,闪耀在漆黑的天幕: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分。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