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鉴赏
作者: 王喜辰
陶然(香港)
缥缥渺渺,那声音在空中滚动,越过大街小巷,化成真切的波动,漾到我耳中。
你那含笑的语调,从不可见的地方出发,你的神态却鲜明地攫住了我的眼神。
陌生并不是重重关山,有了真诚引路,就会在摸索中找到捷径。即使是相处短暂,也可以心灵相通。
听吧!那缥缥渺渺的声音,不是变得如此玲玲珑珑?
这是一曲对真诚和爱心的赞歌。作者选取“对话”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予以细微真切的描写和刻画,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际间需要真诚和爱心的真谛。
全诗从两位陌生人谈话写起,进而描写谈话的语调、神态和情感。在交谈进程中,由于凭籍“真诚引路”,使两个人越过重重关山,克服种种障碍,通过细语交谈,吐诉真情,逐渐达到彼此了解,最终心灵相通,原来缥缥渺渺、朦胧不清的话语,终究转变为玲玲珑珑、真真切切的心声。
真诚和爱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革除社会积弊,缔结人际友爱的纽带。培育真诚和爱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作者通过对话的描写,歌颂了真诚和爱心的潜在力量。
这则散文诗着重写感觉。那声波,那语调,那神态,都是“我”的耳闻目睹。这些所见所闻,又使“我”有所感——真诚,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文章的结尾,作者用反语句再一次调动读者的听觉:“听吧,那缥缥渺渺的声音,不是变得如此玲玲珑珑么?”这也正是“我”从对话之中所感受到的。
-
马致远渔灯暗, 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 是离人几行情泪。马致远
-
前两句写整日醉生梦死,毫无乐趣,只是听说春天快要结束了才想起登山;后两句写与僧人聊天,才得到半日闲适,表现了诗人不得志情况下的无奈与烦闷。
-
名言: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注释: 劳师: 使军队疲劳。竭: 衰竭。 句意: 从来没有听说过用疲劳的军队去袭击远方的敌人, 军队疲劳, 战斗衰竭, 远方的敌军又有了
-
《桃花溪》是明代文学家张旭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桃花盛开的美景。诗中运用了瑰丽的形容词和生动的比喻,给人带来视觉和感受上的享受。诗人用典型的文人笔法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寓意深远。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诗词创作的艺术魅力。
-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方随炼金客,林上家绝巘。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啭。
-
杜甫《三绝句·其三》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此诗愤激地揭露了官军杀害百姓、掳掠妇女的罪行。第一句“殿前兵马虽骁雄”实际是一种讽刺,因为真正骁雄的队伍是纪律
-
黄公望 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这支曲子是为题咏李嵩的画幅——《髑髅纨扇图》而作的。纨扇,是仕女所持的器物,所谓簪花纨扇
-
【原题】:庐陵刘兄焱袖诗编稿相访借所和施从可唱酬韵答以三绝句
-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
-
在我的老家冀南农村,孩子和妇女是不能上桌的。桌是一米见方的方桌,高一米许,放置堂屋的中央,两边各配有一把太师椅,还有略高于桌面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