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游白水书付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游白水书付过》鉴赏

作者: 吴小如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浴于汤池(3),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4)。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5),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6),观山烧(7),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8),掬弄珠璧(9)。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尝自评其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又说:“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得不止。”仿佛他写文章只是信手拈来,所谓“随物赋形”,自成格局体段。其实这话只说了一半。苏轼志林卷一曾记录欧阳修答孙莘老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一段话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就作文而论,“勤读书”,是吸收知识营养和学习写作技巧,“多为之”,则是要求在实践中下苦功。苏轼才高思捷,自不消说;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人,这一面却往往被人忽略。试看这篇小小游记,大约是没有起草就写成的。可是从文章结构上讲,仿佛几经斟酌锤炼而成。可见有了渊博学问和写作基本功,才谈得上“行”、“止”自如。而控驭文字的能力并非全靠天才禀赋也。

写游记有两种。一种是正经严肃的写法,如姚鼐登泰山记;另一种则是信手拈来的记游小品,如本篇是。两者风格、面貌虽异,却有两个共同点。其一,它们皆出于史书笔法,如登泰山记乃正史地理志的写法,间有景语,亦似水经注;而此篇一开头便点明年月日,是史书纪年体例,然后写“人”(作者及幼子过)和“地”(白水佛迹院),也是作史通例。其二,不论写作态度如何,所记游踪必须有顺序,有层次,或按时间,或按路线,总之必须有条不紊。此文仅百四十字,当然属于小品,但时间由日及夜,游踪脉络井然,结构谨严,笔墨精练,而从事实上我们是知道它并非作者精心结撰而是随手写成的。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试看,作者把途中所见景物都放在回家的路上来写,而去时只写了一句“游白水佛迹院”,这就是文章必须有详略烦省的诀窍。只有这样写,文章才显得有分量、够经济。再如,白水岩本身之游所占篇幅仅二分之一强,途中景物和归来感受亦占了约二分之一,这才使文章活泼有情趣,而非刻板的一事一物的静态写生。

但作者在详略取舍上有没有原则或标准呢?答曰:有,只选择重点来写,只拣有特色的事物写,而不平均使用力量,把一路见闻记成流水帐。其实这说来容易而写得恰到好处则很难。我们不妨略加分析。白水岩的名胜特点有三:即温泉(汤池),瀑布(悬水)和佛迹。作者写汤池,只突出了个“热”字,用夸大的想象说了句“其源殆可熟物”,让读者感受到它真是够热也就行了。至于佛迹,实无特色可言,故仅以“所谓佛迹也”一笔带过。而写瀑布则最详。先写其所在方位:“循山而东,少北”;继写见到“悬水千仞”;然后写瀑布落点:“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已是奇观;而究竟下距涧底有多深,虽似实而虚地写了句“磓石五丈”,终于还是“不得其所止”。这样,瀑布的起、落、折、险,全已写到,但还缺少声和色,于是用“雪溅雷怒”形容之,“雪溅”状其色,“雷怒”绘其声,且这声与色还都是动态而非静止的。最终写到人的感受:“可喜可畏”。寥寥三四十字,瀑布之奇伟瑰丽已尽收笔底。浓缩凝炼至此,真是以诗为文,文胜于诗了。

归途之景有二:一是乘肩舆“倒行”,回顾半山在暮色苍茫中的“山烧”,衬着晚霞夕照,十分壮丽;二是江清夜静,身在舟中,“击汰中流”,星月交辉,把唐人于良史的诗句“掬水月在手”改为“掬弄珠璧”,便觉设想新奇而光彩照人,真是点铁成金。这归途景色显然是昼间所无,必须写入文中。如果作者一开头便把去时路线一一说明,则归途所见即使不重复也会减色不少。这就叫笔墨经济,重点突出。

最后写到家情景。由于入夜始归,进餐较晚,即使一般菜蔬也觉分外香甜。加上这一天游得尽兴,虽劳倦而尚不思睡,于是乘兴写成文字,付与苏过。从结尾处可体会出作者的兴致不浅。然而这却是作者远谪惠州的开始,明知有更严酷的考验等待自己,而从这篇小文便已看出作者的旷达和乐观,绝无半点矫情和虚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其心胸盖自初到惠州时便已豁然开朗了。

猜你喜欢
  • 叶赛宁形象体系作品分析

    指叶赛宁*诗作中描绘的客观形象系统,这些形象大致有这样几个部类:1、民间形象:反映俄罗斯农村风光、人民生活、农民的气质与形象;2、意

  • 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张萱作(临本) 绢本设色 纵五一.八厘米 横一四八厘米 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传为宋徽宗赵佶临本,无款记,绫隔水上有金章宗(完颜璟)所写标题,称之为“天水

  • 欧阳修《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全诗鉴赏

    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喜君再共樽俎乐,怜我久怀丘壑情。累牍已尝陈素志,新春应许遂归耕。老年虽不堪东作,犹得酣歌咏太平。

  • 李白《日出东南隅行》全诗赏析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 王维《送崔九兴宗游蜀》全诗赏析

    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希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

  • 白居易《春葺新居》全诗赏析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彼皆非吾土,栽种尚忘疲。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平旦领仆使,乘春亲指挥。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池水变绿色,池芳动清辉。寻芳弄水坐,尽日心熙熙。一物苟可

  • 以古诗词背诵为主题的手抄报(以《古诗词文诵》为主题的手抄报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以古诗词背诵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以《古诗词文诵》为主题的手抄报急急急急急图文急急急急,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手抄报题目,以“古诗词”为主题的手抄报的题目。编辑本段古诗的意义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

  • 岑参《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全诗赏析

    临池见蝌斗,羡尔乐有馀。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 古诗词里的春的含义(各诗句中春字的含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里的春的含义,内容包括各诗句中“春”字的含义,诗中的春.桃花.夜分别有什么含义,各诗句中“春”字的含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

  • 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全诗赏析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澄波淡淡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希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