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鉴赏
作者: 耿红炎
茅盾
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沙滩边,啵澌!——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
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风在掌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象个大眼睛,闪射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
而这些海的跳跃着的金眼睛重重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比一排浓溢着血色的赤,连到天边,成为绀金色的一抹。这上头,半轮火红的夕阳!
半边天烧红了,重甸甸地压在夕阳的光头上。
愤怒地挣扎的夕阳似乎在说:
——哦,哦!我已经尽了今天的历史的使命,我已经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现在,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却也是我的新生期快开始了!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来,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
呼……呼……
风带着永远不会死的太阳的宣言到全世界。高的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汪洋的太平洋,阴郁的古老的小村落,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
象忽然熔化了似的,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摊平为暗绿的大面孔。
远处有悲壮的笳声。
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不知到什么地方去过一次的风,忽然又回来了;这回是打着鼓似的:勃仑仑!勃仑仑!不,不单是风,有雷!风挟着雷声!
海又动荡,波浪跳起来,轰!轰!
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
黄昏是雷雨前的姐妹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如果说,在三十代中期黑暗的中国,雷雨前如同振奋人心的预言,信心百倍地预示了黑暗势力必定覆灭,革命的大雷雨终将到来,那么黄昏则是一曲高吭激越的颂歌,热情讴歌了革命斗争的急风暴雨。
黄昏通过海滨日落、黄昏降临时天和海种种变化的描写,用象征手法表明,黄昏虽是黑暗与光明的交替,但光明必定要降临,而促成这一变化的便是革命大风雨的到来。
作者先写海边日落时海天变化的情景。黄昏将近,海的颜色渐渐加深,风在“掌号”,浪在跳跃,“开正步走”;夕阳下,跳跃的波浪闪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睛”。一排排跳跃的金眼睛涌到天边,“成为绀金色的一抹。这上头,半轮火红的夕阳!”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热烈的海上夕照图!作者大量运用拟人、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使图中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的跃动、流溢着生命的色彩。深绿的海水、金色的波浪、洁白的鸥鸟、天边海浪形成的一抹绀金色,是夕阳给大海涂抹的颜色;一排排细浪挤到沙滩边又散开发出的“澌啵”声,风吹奏的“冲锋号”声,海塘下“空隆空隆的喊杀”声,这是夕阳中演出的海的奏鸣曲。这毕竟是通向天亮的黄昏,光明正酝酿着崭新的诞生。如火如荼的夕阳在宣言:“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来,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风,这光明的使者,立刻把太阳不死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黑暗是暂时的,短命的,光明是不息的,永恒的!这便是此处象征的寓意所在。
接下去,作者写黄昏降临后大海的变化。日落黄昏,渐变为赭色的天空中,几点白鸥匆匆掠过,“风带着夕阳的宣言去了”。没有了风的呼号喧啸,沸腾的大海仿佛一下子溶化了,黑夜迅速降下帷幕。在悲壮的笳声烘托下,夜显得那样阴森可怖。就在黑暗势力将要吞噬一切的时刻,风,回来了!“不,不单是风,有雷!”风挟着雷,“勃仑仑勃仑仑”地呐喊着,“海又动荡,波浪跳起来,轰!轰!”在作者笔下,大风雨来得是那样生动而有活力,它象征着革命的转机和斗争高潮的到来,它将促成光明战胜黑暗的历史性演变!作品中,风,犹如一只呼雷唤雨的鸥鸟,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海的喧腾怒号,它使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风是大雷雨的先声,是光明的使者,作者对它怀抱着热切的期望,一寄托着热烈的憧憬。
在艺术上,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含蓄蕴藉而又明朗显豁,深沉隽永而又奔放热情,精细入微而又恢宏阔大,技巧阅熟,独具特色。文中,大海,白鸥,海风,夕阳,雷声,加上作者的主观感情,构成了一个壮阔深沉而又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作者充分调动摹声、摹色、摹形等手段,将声响、色彩、图象汇聚一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者状物写景,形神兼备,日落潮涨,肖似逼真,但用笔极简,撮其主要特征以神似为目的。这正如刘勰所说:“写意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徘徊。”传神,传时代精神之神,这是作者全力要达到的,作品描绘的海滨黄昏宏伟壮丽的景观和风雷激荡的声势,不正是中国政治与社会风云变幻的艺术写照吗?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出处】唐李益《 江南曲 》。 【意思】江南曲: 是古代的一种民间歌谣,大多描写江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形。贾: 是指商人。弄潮儿: 是指善于游水的年轻男人。自从嫁瞿塘的
-
本篇辑录的多为孔子弟子的言行,这说明《论语》一书成于孔子诸弟子及再传弟子之手。他们的言行所反映的思想与孔子的观念相一致,属于孔学范畴。
-
楚人少井饮,地气常不泄。蓄之为惠泉,坌若有所折。泉源本无情,岂问浊与澈。贪愚彼二水,终古耻莫雪。只应所处然,遂使语异别。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嵲。君子慎所居,此义安可缺。古人贵言赠,敢用况高节。不为冬霜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名言: 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注释: 报应: 佛教用语, 皆布善因得善果。功名: 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句意: 不要因为得到恶的报应才去行善, 也不要因为要获取功名才开始去读书。 出处:
-
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
-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
宋词典故·长门赋 【出典】 见“千金求赋”条。 【释义】 相传,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在长门宫悲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赋以“悟主上”。诗词中常用作咏宫怨的典故。 【例句】 ①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
-
石象之《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①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② 【注释】 ①寻:八尺为寻。②五侯:西汉成
-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长江边上。传说古代仙人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