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圯上取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圯上取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圯上取履

【原典】

张良①亡匿,尝从容②游下邳。圯③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坠其履④圯下。顾⑤谓良曰:“孺子⑥,下取履。”良愕然,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

【注释】

①张良(约前250~前186):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此事详见史记·留侯世家。②从容:悠闲的样子。③圯(yí):桥。④履(lǚ):鞋。⑤顾:回头。⑥孺子:小伙子,年轻人。

【译文】

张良因犯法逃亡下邳,有一次悠闲地在下邳游玩。桥上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面前,故意将鞋扔到桥下去。他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捡起来。”张良感到十分惊讶,正想发作,但还是强忍怒气,走到桥下,把鞋捡上来,跪着送到老人跟前。老人伸出脚来就着张良的手穿上鞋,他说:“年轻人,你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呀!”

【延伸阅读】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历史将赋予你重大的任务,你就要做好吃苦受辱的准备,那不仅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也是自己对自己的验证。面对耻辱,要冷静地思考,不接受会不会出现生命的劫难,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永难再起?如果真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就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鲁莽的凭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因为人在遭遇困厄和耻辱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彼方抗衡,那么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拿自己的命运做赌注,做无所谓的争取。一时意气是莽夫的行为,绝不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的作为。

在现今焦躁不安的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一种心态,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为人处世遇事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方为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待人接物以包容宽厚的心境为快乐,也消除了自己骄傲暴戾的情绪。

一般人都是想得多,做得少。当然,能够想通想透,也很不容易,要做好做精,就更难了。所谓的“知易行难”,实在是千年以来人类难解的通病。相形之下,当我们在面对突然而来的事件时,很多人都会愕然失措,一时难以应对,更不要说处置得体了。而事后反思,对自己当时的失措反应,大都会难以置信,恍然判若两人。言和行之间的距离,竟然可以如此之大。张良的出众之处,正在于他在猝不及防的遭遇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淡定,虽然他内心也有短暂的波动。然而过往的修为最终还是展示了巨大的力量,使得他能够瞬间平静,从容应对。一场千古圣贤之间的遇合,就在这一刻得以完成。张良的这种修为,就是“忍”,一“忍”,就使得波动的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只有回归理性之后,才能对事件做出得体的判断。张良无疑是一个大器之人!苏轼曾高度评价张良此举,视其为留侯人生的转折点。因为此前的张良正是因为不能“忍”,仗着年轻人的意气,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失败之后就隐伏于下邳。虽然张良故作从容,但还是被睿智的老者发现,才有了桥上穿鞋试探的一幕。苏轼认为,老者是故意要挫一挫张良的锐气,使他懂得隐忍的必要,因为就当时的境况而言,在强秦的重压之下,除隐忍外实在是别无良策。张良毕竟是大器之人,他领会了老者的良苦用心,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坚守老者“隐忍”的教诲,辅佐刘邦一步步由小而大,由弱而强,使他成为整个战争的最后胜利者。如此来说,张良没有“隐忍”,成不了留侯;没有“隐忍”的留侯,也就没有刘邦的大汉帝国。“忍”之时义,大哉!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人与生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一个人在这世上,难免会遇到令人高兴或气愤的事。兴奋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奋发,并使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而令人气愤的事往往会使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很可能使人丧失理智,做出不可收拾的不良举动。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气上心头时,意气用事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这个时候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总是超出人所能想像的,即使平常说话非常谨慎的人,也会因丧失考虑而祸从口出。然而,生气是人之常情,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若能高高兴兴地过一生,那不是一件很美的事吗?所以,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来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即使一旦发怒,最好能尽量忍在心里,不要爆发,用理智来抑制激情,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忍,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能忍的人,才能够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做出一番大事业。

猜你喜欢
  • 高康《坟山鬼影》

    今天的天气阴阴的,好像一块肮脏的抹布,挂在天幕上。老乔开门出来,抬头看了看天,以手搭凉蓬,朝着不远处的路上观望着。这个动作让他折腾

  • 岑参《喜韩樽相过》全诗赏析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

  • 《黄牛滩》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 ① ,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 ② 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 ③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

  • 《愚溪诗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 文] 灌水①之阳②有溪焉,东③流入于潇水④。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⑤是⑥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⑦也,名之以其能⑧,故谓⑨之染溪。予⑩以愚触罪,谪潇水上(1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12

  • 杜甫《春日忆李白》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天宝三载四月,李、杜初识于洛阳。秋,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二人相别于兖州,白去江东漫游,甫赴长安求仕。天宝五载春,杜甫在长江怀念李白而作此诗。诗中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

  • 《古文·夸毗》鉴赏

    古文·夸毗 顾炎武“天之方& xeb21;, 无为夸

  • 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全诗赏析

    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在宫常梦想,为客始经过。水面排罾网,船头簇绮罗。朝盘鲙红鲤,夜烛无青娥。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

  • “梦中得鹿”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梦中得鹿》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处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旁人有闻者,

  • 唐德亮《队长石福》

    队长即生产队长。生产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农村生产劳动、经济分配的集体单元。队长石福身高不到一米六,但身板结实

  • 楚辞《离骚》原文,注释与鉴赏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