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认马
【原典】
卓茂①,性宽仁恭爱②。乡里故旧,虽行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尝出③,有人认其马。茂心知其谬④,嘿⑤解与之。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送马,谢⑥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注释】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元帝时求学于长安,师从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法算术。究极师法,称为通儒,后任密县令。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县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莽居摄,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此事详见后汉书·卓茂列传。②宽仁恭爱:宽厚、仁慈、恭谨、慈爱。③尝出:曾经外出。④谬:错误。⑤嘿(mò):同“默”,默然。⑥谢:道歉。
【译文】
卓茂,性情宽厚,仁义待人,与乡里故旧友爱,即使各自的行业才能不同,也都友好融洽。有一次卓茂外出,有人说卓茂骑的马是他的。卓茂明知这个人弄错了,但还是默然解下马给了他。过了几天,马的主人找到了他丢失的马,于是将马还给卓茂,并向其道歉。卓茂就是如此不与人争。
【延伸阅读】
孔子说:“仁者爱人。”范晔说:“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卓茂是儒家的信徒,史书称他,“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因为尊奉仁义,所以就对人宽,而对己严,所以在与人产生分歧的时候,总会反求诸己,而不与对方辩解。儒家一贯的教诲就是,出现了问题就从自身找答案。据范晔的描述,这个故事还有如下的情节:“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我们当然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高,而且也相信卓茂确实说了类似的话,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为什么对方在发现卓茂拿了他的马,就只是领走了事?而后卓茂的马失而复得,错误的人送回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卓茂还是弄错的人,都不会那么轻易地脱身事外。我们以后来视前人,不免心存疑惑。但是我们又看到,在史书中类似的故事一再重演,东汉的刘宽就是一例。在上篇的“认牛”故事中,刘宽就表现了与卓茂类似的宽容大度。或者史书的作者只是要突出传主的德高仁厚、忍性大度,特别选择了这样的镜头,但作者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样单方面的强调,有些时候也会生出一些歧义,当然这些猜测并不影响人物的伟大。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孟子曰:“徒 ① 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② 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一) 注释 ①徒:只,仅。②法:先王之法。 【译文】 孟子说:“只有善良的心,(若没有好制度)还不能治理好国家;有了先王的好制
-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时居庐山,向诗僧皎然学习。
-
殿前欢 贯云石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贯云石:1286-1324,原
-
世路重禄位,孔栖栖者孔宣。人情爱年寿,夭死者颜渊。二人如何人,不奈命与天。我今信多幸,抚己愧前贤。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况兹知足外,别有所安焉。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
-
[十四·一] 宪 ① 问耻。子曰:“邦有道,穀 ② ;邦无道,穀,耻也。”“克 ③ 、伐 ④ 、怨、欲 ⑤ 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十四·二] 子曰:“士而怀居
-
【4842】自在独行(贾平凹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2万字,2016年6月第1版,39元)△5章:①孤独地走向未来。生命的睿智:从容是真;②默默看
-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翠竹”类的诗句。 我所以爱山居窗下幽雅的竹丛,是因为它不改清幽的郁郁树荫,它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同时包含雨涵的诗句,以“雨涵”为题作一首诗,含有“雨涵”二字的句子或者诗句,藏头诗也行,是送晚辈的,希望。秧涵朝雨(宋·洪咨夔·《沁园春》)2、水涵微雨湛虚明(宋·赵构·《渔父词/渔父》)3、歧陌涵余雨(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