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时居庐山,向诗僧皎然学习。大历年间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官杭州司马。李端性恬淡,不耐官场拘束,后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律体,才情敏捷,语意直率。

李端与司空曙是好友,互相间的酬唱也不少。这首诗是李端客居淮浦怀念司空曙的寄远诗。诗人客游而又不得志,这时怀念远方的朋友,真是愁心倍增;入夜不眠,更是思念重重。由于远离长安,欲见好友唯有托之于远梦,近在孤舟的只见楚天冷雨淋漓。淮水近海,每当海潮涨起,诸溪都有反应,而水边的孤树,风吹落叶尽逐流水。海潮水涨有应,独树叶落无依,客中的别恨,感潮生叶落更转深沉,无可书写,明朝上岸,唯有登楼望远,一骋思情。

李端用含有深情的形容笔法,把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写得层层深入,无所不在,无可如何。诗人开笔即直剖愁心,写愁心因与朋友的远离而一倍一倍地增长。这样的情态已是难以忍受了,但还不止于比,又写了夜思的加重,它比白天成倍增长的离忧还要浓重,诗人用“千重”来加以形容,恋旧之情已达极点。这开头两句是形容恋旧之情的深重。这深重是旧情的深重;但诗人已经透露,他的这种离情是因时而不断加重的,他还要写出离情因地域而更为加重:“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冷雨在孤舟。”诗人远离长安,不能与挚友相聚,相见之意只有托之于梦,这秦楚之间阻隔万水千山,梦也因人分之远而难成。这就更把对于旧游的怀念在一倍之外更加几倍,千重之上更增几重。形容到此,尚有深化:诗人把自己所在的楚地的凄凉、孤寂又加以形容,这“楚天冷雨在孤舟”的境遇,就更使愁心、夜思增加了许许多多。

诗人在诗的第五、六句把愁离忆旧情又加以具体伸延,转移于淮浦所见之物,造成了生动的人化的景物: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这里显示出,连自然界中一切都是孤独者为不幸:海潮的身边有诸水相接,当它涨起时,几条水路都应接它去安身;而那淮水边上孤单单的树,却独不耐风,被吹得叶落光光,尽逐流水。这是离愁者心目中的海潮和独树,它们身上都有诗人赋予的情绪,都是离忧之愁和恋旧之思的感知者和承担者,它们与诗人有同样情怀,都在渴望着友谊之情。诗人缘情而造言,物化为形象之后,自己却又深为感动,以致别情不能自捺。欲付诸笔墨,因为人在淮浦孤舟,无可成章,他希望前进路上借高楼远望,再写下今日的离忧别恨,寄达朋友的身边。其实诗人想的这些就是最美的诗情,真实地传达出来就是诗。“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好诗都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诗人未着笔作诗而真诗已成。所以登楼再写的表露,也是一种情意的形容。当时的司空文明与今天的读者,就此已经非常满足,不待李端再写此题了。

猜你喜欢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用典名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杜甫《草阁》全诗赏析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作品赏析朱氏编在大历元年。《杜臆》:公在夔别构草阁,故云“草阁柴扉星散居”,而“沙上草阁”诗又可证

  • 唐宋词之李好义《谒金门》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谒金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 ①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② 【注释】 ①玉关:即玉门关,此泛指边塞。②侯万户:即万户侯,食邑万户之

  • 唐宋小说之《赵江阴政事》全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 咸通 1 初,有天水 2 赵宏者任江阴 3 令 4 ,以片言折狱 5 著声。由是累宰剧邑 6 ,皆以雪冤获优考。至于疑似晦伪之事,悉能以情辩之。时有楚州 7 淮阴 8 农者,比庄顷以丰岁而货殖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 》。 【意思】春蚕直到死才把丝吐尽,蜡 烛烧成灰泪才流干。蜡炬:蜡烛。泪: 指烧化的蜡。 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形容自已追求和思恋深切

  • 春雪余音

    春雪余音听着走在路上咯吱咯吱的踏雪声,心情特别平静、嫣然。三月情浓,一帘幽梦,两句心语承载着绿色的梦,白色的纯情于岁月中,眉尖有一

  • 《游媚笔泉记》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 ①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 ② 。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③ 。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 ④ ,十余里,旁多奇石、蕙

  • 《太阳吟)(闻一多)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太阳吟闻一多》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

  • 庾信《枯树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庾信 【原文】: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

  • 许冬林《秋也无言》

    人到四十以后,格外爱起秋来。不是那种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爱,是低头绣花地爱,很瓷实地爱。是一种说出来就浅薄,就词不达意只能默然意会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