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3493】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德〕康拉德赛茨著,许文敏、李卡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32万字,2007年4月第1版,36元)

△全书分5部:[1]完美的文明:18世纪末之前的中国;[2]古老的中国:王朝的崩溃(1793—1949);[3]一张白纸: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1949—1976);[4]现代中国的诞生: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1978—1997);[5]平稳过渡走向未来:江泽民时代(1997—2002)。

〇康拉德赛茨讲述了中华千年古老的历史和她“完美的文明”,讲述了19世纪儒家帝制的崩溃以及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失望;讲述了1949年诞生的新中国,以及之后中国全力发展经济,奠定未来强国基础的历程。赛茨1995-1999年任驻华大使。

〇郑和舰队2800人,317艘船(62艘九桅杆的“宝船”,长135米,宽55米)。

〇中国文明在宋代达到了最高点。

〇易经:关于发展变化的学说;书经:关于历史的学说;诗经:关于诗歌的书;礼记:关于礼仪书;春秋:关于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〇1279年,忽必烈统治下的蒙古人灭亡了南宋,当他们统治着整个这个国家时终于发现,中国离开了儒家体系是根本无法治理的。

〇清朝晚期约有四亿人口、两万官吏,还有一种说法:四万官吏。

〇中国人没有把自己的文明看作与其他文明并存的文明,不是看作“中国人的文明”,而是绝对的文明。“中国”:中心之国。“中华”:中心的文化之花。

〇军,“国中之国”,隶属于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

〇“文化大革命”埋葬了文化。

〇对中国辉煌的历史的自豪感。

〇15世纪中叶,明朝的舰队七出南海,横渡印度洋,远抵红海、非洲东海岸,雄风万里、举世无双,一幅何等壮观的远洋航海雄风图!仅仅四百余年后,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挑起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法联军在北京横冲直闯、火烧圆明园,大清王室仓皇出逃、义和团弟子赤身面对火炮洋枪,一幅多么屈辱、悲怆的情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虽迎来了秦王朝的一统天下,却陷入了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势中;有“四大发明”的科技基础和繁荣如清明上河图之景,人口逾亿的大宋王朝却败于人口不足六百万的女真族;虽有汉武帝的铁骑、贞观之治的鼎盛、清三代的明君圣主,最终亦难逃脱遗失天命、改朝换代之规律……

(2018年4月11日晨0:25阅毕)

猜你喜欢
  • 周华诚《出门即是稻田》

    寒山在练字。有一天,寒山写:“稻亦有道。”又一天,寒山写:“读书随处净土,出门即是稻田。”寒山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的主任,掌管着广袤的

  • 孟浩然《送席大》全诗赏析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 杜甫《城西陂泛舟》全诗赏析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作品赏析此与后章,当是同时先后之作。青蛾皓齿在楼船①,横笛短箫

  • 小说《本次列车终点》原文和鉴赏

    《本次列车终点》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故事中,列车变成了人们的终点,象征着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执着。小说通过描绘列车上的人物及其内心的变化,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迷茫。同时,小说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通过独特的叙述角度和深入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刻画了每个角色的个性和命运。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以思考,也给人以启示,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

  • 寓言“郑公伐胡”注释、翻译和解说

    昔者郑武公 ① 欲伐胡 ② ,故先以其女妻 ③ 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 ④ 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根据"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句诗,体现了作者杜甫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上一句"人生亦有情,动如参与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下一句可能是"错落如斯多矣难",意指人生的经历错综复杂,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文章如下: 杜甫的这句诗道出了他对于人生的独到理解。他认为人的一生往往无法彼此相遇,彼此交流,就如同参与商贸的人一样不断地忙碌。这种忙碌却往往使人流于表面,无法真正相互理解与接纳。 人生亦有情,动如参与商。这句诗是上一句的延伸,表达了杜甫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悟。正如商贸活动中充满了变数

  • 白居易《靖安北街赠李二十》全诗赏析

    榆荚抛钱柳展眉,两人并马语行迟。还似往年安福寺,共君私试却回时。

  • 白居易《题喷玉泉》全诗赏析

    泉喷声如玉,潭澄色似空。练垂青嶂上,珠泻绿盆中。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风。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作品赏析【注释】:泉在寿安山下,高百余尺,直泻潭中。

  • 《得台檄视堰至上皇设黄籙会北友自无而于得孙赏析》

    【原题】:得台檄视堰至上皇设黄籙会北友自无而于得孙承父青兄用晦弟颜威有年彦尹彦济西侄胜父王甥虚中句甥司马行父宗人季然共十七人次日道途久雨开霁

  • 国学名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出处和解释

    【名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语出《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作为男人,如果不能传扬美名于百代,也要留下恶名传万年。是指成名就好,不管是当好人还是做坏人。这是一种不正确、不足取的态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