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泰然化危机》名言名句解读
处一化齐⊙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注释】
殊操:行为品行不一致。
处一化齐:这里是说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
【译文】
作为有学问的人,如果面对动静有别的外部环境,有不同的言行举动,这说明他内心的历练还没有到家,心神容易受到干扰。这就需要执守自己的心志,修身养性,即使在风平浪静中也能感受到鸟飞鱼跃的生机,在狂风暴雨中也能寻得一份恬淡安然。这样才能体会听任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怡然。
【道理】
心志涵养到家后,便拥有了足够的定力,即使泰山崩于前也色不改。
谢安泰然化危机
东晋时期,桓温在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期间大权独揽,排除异己。鉴于谢氏、王氏两大家族在朝中的势力相对较大,而谢安、王坦之又是这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桓温打算找机会除掉二人。
有一次,他事先埋伏好了士兵,然后摆下酒宴,遍请朝中大臣,准备趁此杀掉谢安和王坦之。得知消息,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该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地告诉他:“晋朝的存亡,就看这一趟了。”于是二人一起赴宴。宴会上,王坦之内心的恐惧还是表现在了脸上,甚至于汗湿透衣,将笏板都拿倒了。相比之下,谢安的表现则沉着从容。他看到了台阶左右的桓温卫士,却依旧神色自若地走入席位,还以受东晋士大夫追捧的洛阳口音吟诵了“浩浩洪流”之类的诗句。桓温被谢安旷达高远的气度慑服,遂解除了伏兵。
此事之前,王坦之与谢安齐名,但此事之后,二人就有了高下之分。
清·黄慎杂画(之七)
-
【5379】沉默的病人(〔英〕亚历克斯·麦克利兹著,祁阿红译,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6 4万字,2020年12月第1版,45元)〇推理小说。5部分
-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令狐楚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此诗同为兴化亭送别之作,以“山”字为题,以“山”字限韵
-
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
-
乙卯丙辰纪变(选七首)一 潢池流寇纪平曹(2),二百年来杀气消。 地庆鸠安刁斗靖,城修雉堞甲兵饶(3)。
-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第十一章。 箪(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食:饭。 饮:水。 陋巷:简陋的小巷。 堪:忍受。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赏析】 孔子赞誉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这
-
裁蕉作扇一片绿云影,裁成扇合欢。秋风犹未至,拂处已生寒。 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关作品:黄鹂粱慧姑粱慧姑,
-
[元]刘立雪世事从来满则亏,十分何似八分时。青山作计常干苦,只露岩前月半规。这是一首
-
按照传统习俗,产妇的头胎婴儿一般都要在娘家分娩。生了婴儿的人家必须在大门横挂一根草绳,禁止外人进入。朝鲜人把这根绳子称为禁线。如是男婴,在绳子上还要系上木炭、辣椒和禾秸;如是女婴,则在绳子上系上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