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苏子瞻荀卿论》全文
苏子瞻荀卿论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辨,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足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不自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
是运用看似不合理逻辑规律的奇特语言,把相互对立的概念或同一概念、互相矛盾的判断、推理巧妙地联系起来,表达一个复杂深刻的语意。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评析 “塞”与“流”、“止”与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做好事心情最快乐,因为不求别人知道;做坏事心情最苦恼,因为生怕别人知道。清·申居郧《西岩赘语》:“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例】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三幕话剧。夏衍著。写于1937年。剧本描写上海一座普通弄堂房子里五户人家同一天发生的事情:弃妇施小宝被流氓逼去卖淫,老报贩“李陵碑”酗酒哀号,失业的洋行职员在来自乡间的老父面前困窘毕露,小学教师赵振宇
-
《海棠·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温庭筠春风用意匀
-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
《妻子具而孝衰于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怀与安,实疚大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作品赏析此与上章同时之作,初宴南楼,后移台上也。改席台能迥①,留门月复光②。云霄遗暑湿,山谷进
-
《牡丹·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咏牡丹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