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窗前》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窗前》鉴赏

作者: 张俊山

方敬

“给我你们温柔的手吧。”我看见几只小手膀伸向几朵白色的花,我心里就这样想。

“唱一支永恒的歌吧。”我听见一个甜蜜的短歌的余音,来自一群快乐的小歌者,我心里就这样想。

“让我看你们天蓝的眼珠吧。”几只沉思的小眸子向我注盼,我心里就这样想。

我的窗前是块青草地,儿童幸福的小国土。

清晨,孩子们是鸟,佻达的小鸟。尖锐的脆嫩的声音使我发现了我已失去的自己,于是我笑了,心里说:“早安,小朋友。”“早安”是个永恒的祝辞,我动心于它另一种含义。我爱他们金黄的发丝,这远国富丽的颜色涂抹在我心上,使我感到一种异乡情调。夜里,我记起两行诗:“猫,当夜色埋葬了你的路,你矜夸你夜明的瞳孔么?”那么,夜里,孩子们就是猫。当夜色封着我的窗,我感到一点荒凉和寂寞,小朋友,我就倚在窗前,等候着光,你们的眼睛。

是的,我羡慕着他们的生活,那是一种单纯的表现。

孩童的天真无邪和佻达欢乐是成年人永难企及的。因为“成年”就意味着经受了生活的历炼,尝尽了人生的艰辛,那颗心已经“老成”了。正由于“老成”,它就失去了童心的纯净,也失去了童心所能享受的那份幸福。然而,孩童与成年人的心理反差却又天然形成一种情感张力,它在后者的生活中永远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追忆童年、羡慕童真世界也就成了“过来人”的普遍心态。方敬的窗前就是抒写这种心态的宛曲之作。

诗篇既不是单纯地描绘童心,也不是孤立地抒写成年人的一厢情怀;它是将二者交织起来,在互相映衬中写出了童心的令人倾羡。

起首三段就石破天惊般地突出了两种心态的撞击。一方面是孩童的烂漫行止,一方面是诗人——成年人——的衷心吁求。两相呼应,表现了童真世界在成年的诗人心中激起多么强烈的反响。当诗篇过渡到第三段时,在那片“幸福的小国土”上就出现了孩童们天使般的影像。他们是“佻达的小鸟”,那“尖锐的脆嫩的声音”令诗人发现了“失去的自己”;他们“金黄的发丝”令诗人感到了不无温暖的“异乡情调”;而他们的“眼睛”,更是诗人在“荒凉和寂寞”的暗夜里倚窗等候的“光”。总之,在窗前戏耍的孩童勾起了诗人对童年的追思,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一段写得意境浑融,情感蕴涵丰富而复杂,孩童的快乐和成年人的悲凉交相辉映,那种冷暖掺杂的况味足以令人久久品辨。人生,成长到这种地步,其悲哀真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样,诗篇最后写道:

是的,我羡慕着他们的生活,那是一种单纯的表现。

这就不仅是对孩童“单纯的”生活之“羡慕”,而且也是对成年人所经历的风雨人生的叹惋了。

这篇散文诗是诗人忧郁期的作品。由于诗人正生活在“寂寞而狭小”的天地里,从他“孤寂的灵魂”发出的,乃是“幽微的音调”(雨景·后记),所以有缠绵悱恻之致,却乏昂扬奋发之情。时代使然,生活阅历使然,这是不能苛责于诗人的。

猜你喜欢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注释、译文和感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① 。(《老子·四》) 【注释】 ①冲:古时作“盅”;《说文》解“盅,器虚也”。 【译文】 “道”是虚空的,但它的作用却没有穷

  • 《伤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伤歌行无名氏【原文】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1]夜何长。微风吹闺闼[2],罗帷[3]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屣履[4]下高堂。东

  • 泰戈尔《孩童之道》原文

    孩童之道 ◆ 泰戈尔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

  •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赏析》

    上片开头云:“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词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对挚友马中玉的尊敬和惜别之意。下文,词人对马中玉于己的难舍难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的表述:“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故将”二字,用语极其巧妙,词人明知马中玉

  • 《润州听暮角赏析》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

  • 《挥不去的怀念》洪佑良散文赏析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19年了。那是1997年正月初八的早上,我刚吃早餐准备去上班,家里的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对面传来大哥低沉的声音:“老弟

  •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韦应物《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

    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驰驱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韦应物诗鉴赏 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这首诗第一句叙写

  •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全诗赏析

    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攒天嵬嵬冻相映,君乃寄命于其间。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殿前群公赐食罢,骅骝蹋路骄且闲。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归来殒涕

  • 典故“孟嘉落帽”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字体 [大] [中] [小] 典源出处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 (嘉) 传》: (孟嘉) 为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 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