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71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7.3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69元)
△共20章:①漫长的封建社会;②东方与西方;③由盛转衰的清王朝;④炮口下的震撼;⑤天国的悲喜剧;⑥十二之后;⑦近代一小步;⑧城乡社会在演变;⑨日本冲来了;⑩变与不变的哲学;⑪庚子与辛丑;⑫欧风美雨驰而东;⑬假维新中的真改革;⑭“中等社会”;⑮变革中的两大动力;⑯民变与革命;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⑱山重水复;⑲新文化运动;⑳历史的选择。
○哲学演变的根源要到社会史中去找,历史演变规律要借助哲学的思辨来把握。
○西方的封建社会,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起到1640年英国革命为止,前后一共1164年。中国封建社会的起点,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均在2000年以上,比西方多了一倍。
○儒学的政治内容:天道观念;大一统思想;纲常伦理。“迟滞”。
○郑和首次出海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要早87年。论船队规模,郑和七下西洋,人数多半在2.7万以上;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所统水手分别是87人、140多人、260多人。同郑和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没有罪恶,历史的停滞打不破,也就不会有进步。
○炮口下的震撼不仅是一种精神冲击,而且使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随后的一百余年里,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一千多个。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太平天国,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在传统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
○中国历代王朝只有宫廷颂歌而从来不曾有过国歌。与国歌相伴而生的是国旗。国旗是从图腾演化而来的。
○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
○孔子是中国传统小农社会的精神象征,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界的最大权威。
○神圣的法宝不一定都神圣,罪恶的东西未必全是罪恶。
○最忠实的家臣是最不忠实的公仆。中国有家臣的传统而没有公仆的传统。
○反思是新旧生活递嬗的动力。
○民族壁垒可以阻挡侵略,也会封锁自己。学术、科学、文化的交流和研究,可以超越这个壁垒。
○什么是知识分子?应该说他们是站起来思考的人。
○人民是永存的、人民需要的东西是消灭不了的。
○思想是飞翔的、要善于捕捉它。
○历史学就是要当好事后诸葛亮。
○国旗、国徽是图腾的近代化。
○失败的本身包含着胜利,胜利的凯歌中也包含着失败。
○反洋教斗争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掩盖了愚昧。
-
1月2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
1月2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 : 1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我党对国民党防共限共对策的指示》,指出:蒋介石及国民党目前之政策在于加紧限制八路军发展,同时使八
-
古文·送何太虚北游序 吴澂士可以游乎? “不
-
【名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人才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下品人才中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两句话指斥了九品官人法保护世家大族利益,压抑庶族士人的本质。上品:士人中“才能”最优的
-
【作品提要】 《摩诃婆罗多》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十八篇,内容庞杂丰富,中心故事描写婆罗多族的俱卢族和般度族这两支围绕王位展开的冲突。选文部分叙述般度族兄弟辗转流亡于森林中,正法之
-
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
题淮南寺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程颢,本卷《春日偶成》已介绍。《题淮南寺》,淮南寺在
-
醉太平·春情 查德卿 东风柳丝。细雨花枝。 好春能有几多时。韶华迅指。 芭蕉叶上鸳鸯字。芙蓉帐底鸾凤事。 海棠亭畔鹧鸪词。问莺儿燕子。
-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