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下岗是自己找的》人物品评
纠其情节,这丫鬟也是让贾少爷给惯坏的。看吧,她生了气就敢撕扇子,一连气撕了多少把。晴雯应该是苦出身,书中交代,她是十岁那年被买进荣国府当使唤丫头的。如此出身,她就应该知道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思得之艰辛。可她就硬是不知道爱惜东西,硬是忘记了自己是哪块儿地里长的哪棵葱了。好,敢撕扇子,这叫暴殄天物。能让贾宝玉少爷派上用场的扇子,那得多值钱啊,那可不是地摊上花三块两块就能菜来的,至少也得是工艺美术商店买来的高级玩意儿吧。她就能一点儿不手软,硬敢一把一把地给撕了。她一口气撕了多少,谈歌现在手边没书,也记不清了,这丫头大概撕了有半箱子吧。这半箱子能装多少扇子啊,至少二三十把总有吧?就算一把合二两银子,这二三十把得多少钱?作家李国文算过一笔账,他说清代一两银子应该值现在的六十二元人民币。李先生怎么算出来的谈歌不知道,反正大概不会太离谱(李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那二三十把扇子得值多少钱呢?就算她不想这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她也得想想她自己是苦出身吧。她这不是忘本吗?她真给贫下中农丢人哟!总算她后来撕烦了,不撕了,那后半箱子才算省下了。贾少爷在一边陪着,也竟能狗屁不通地一通瞎解释:撕扇子就是爱扇子嘛,因为爱才撕,扇子也就物有所值了嘛(谈歌记不大清楚了,贾少爷大概就是这么说的,这真是钱多了烧出来的理论)!道理有这么个讲法吗?扇子本来是用来煽风的,可是撕了,消了气,就是物有所值了吗?这是个什么道理?如此,世间打老婆又怎么讲呢?娶老婆是为了过日子的,是为了爱;那打老婆也是为了爱吗?也是物有所值吗?
实事求是地说,晴雯个人条件不错,模样长得也好看,人也聪明肯干,且能说会道,应该是很讨贾家上下喜欢的。她是奴才里的精英,是上了大观园奴才排行榜的人物。举个例子:贾少爷的一件大衣烧了一个洞,这丫头还真给补上了,手巧哇!如果上街找裁缝,花钱多少不说,也不一定补得好,也不一定补得让贾少爷满意。可是晴雯硬是一针一线给补上了,而且还是带着病给补好的。贾少爷还挺满意。这针线活不容易做呀(现在那些会女红的女大学生们也未必能找出几个来),仅此一条,晴雯就应该站在奴才排行榜里的前三名之列(不用给评委们送礼)。
发展到后来不可收拾的结果,晴雯是吃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亏。聪明人总是被聪明所误,这话自古就没差过,晴雯太张狂了。西人谚:上帝让谁灭亡,就先让谁疯狂。这句话用到中国人身上也百发百中。
晴雯这丫头哟,真不该昏了头,不该妄想着攀高枝儿。你说人家贾少爷能怎么样你呢?人家跟她客气客气,她还就真想上了,还撒娇使性儿,可着劲儿闹腾(这大概是天才与奴才们共有的弱点,经不住宠)。这不是倒霉催得吗?比比袭人,那丫头多精啊,你还别怪袭人给你打小报告,人家袭人那是正常的工作汇报。王夫人本来就不满意你那疯疯癫癫的样子,大观园里搜查香袋的时候,你还披头散发,能瞧得上你吗?你以为你把贾少爷哄高兴了,你就有香饽饽吃了?贾少爷还没接班儿呢,这大观园里还得王夫人说了算。得,最后给下岗了,王夫人一瞪眼,把她轰出去了,在大观园里的工作服都不许带走一件。想想看,王夫人如果不被气急了,能这么小心眼儿吗?能这么小气吗?一件工作服值几个钱,下岗职工带走,总可以做个纪念吧。不行!都留下!
谁讲过,穷人一旦翻了身,那可就比富人还凶。晴雯还没有翻身呢,就气势汹汹地来劲儿了,她早忘了自己是什么变的了。这不招人忌恨吗?有读者责怪袭人,说花袭人是一个坏蛋,如果不是她总在王夫人面前说三道四,王夫人也不会把晴雯赶出去。话也不能这么说,谈歌刚刚讲了,袭人是正常的工作汇报,你晴雯如果没有毛病,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团结群众、尊重领导,袭人再告你,她告得下来吗?
下岗之后的晴雯在生活上是惨了点儿,荣国府没有给一分钱下岗安置费。晴雯也一时找不着工作,其实她也难找工作了,她在大观园这样一个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的企业干惯了,她就很难看上别的企业了。她会针线活,你通过中介把她介绍到纺织厂去上班,厂里三班倒,她肯定不去。书读到这里,读者应该是挺同情她的。如果她能反思一下自己,省悟过来,再去找王夫人,赔着笑脸做做自我批评,重新上岗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她那脾气,是做自我批评的性格吗?早就宠坏了。
她大概是被一股急火窝住了,病了,住在别人家里,盖着一床旧被子(此情此景真是凄凉)。贾少爷去看过她一趟,按说这是个机会,她说几句软话,再做点儿检讨,让贾少爷给王夫人带个话儿,或许事情还有个转机。可她还咬牙切齿地说:早知道担着个虚名,就应该如何……(手边没书,原话记不清楚了)你想如何怎么着,大概就是想跟贾少爷上床的意思吧。这叫什么想法,你以为你上床了,工作就保险了?
手边有一张报纸,刚刚看罢,上边写了一件案子,说一个女大学生,到了一家经济实力很强的公司应聘,聘上后被分配在公司老板儿子的手下工作。你就好好干吧,这女大学生想上人家老板的儿子了。这不是想歪了嘛!她逮着机会就跟老板的儿子眉来眼去,一来二去就勾上了,就跟老板的儿子上床了。老板知道了,不干了,说这可不行,你不是把我儿子勾引坏了吗?赶紧着算账走人!老板的儿子求情,老板也不给面子,高低还是把这个大学生给开走了。女大学生当然不干了,把老板的儿子给告了,说是强奸。法院立案调查,不成立,最后庭下调解,老板给了这个大学生一笔钱才算拉倒。
可惜,晴雯那时候法制也不健全,没有法院,她想告也没地方告去啊。只能下岗!没商量!
当代一些学者和作家对晴雯寄于无限同情。看过电视里一个大作家关于红楼梦的讲座,讲到此处,大作家语调凄婉,悲泪欲滴,满脸的同情之色。
同情也白同情,有本事你给她找个工作!
-
《何以报知音,永存坚与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何以报知音,永存坚与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孟郊《答郭郎中》,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祝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闲居带湖时期。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它形如覆钟,中空而有螺形悬石,并时见滴
-
【3377】“一带一路”之南方丝绸之路(陈昕、胡庆忠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41万字,2017年4月第1版,86元)△2016年12月“首届南方丝绸之路
-
欧阳修 禹之所治大水七,岷山导江其一也。江出荆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风涛晦冥之变怪,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
-
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庭前吏散后,江畔路干时。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
-
【名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来开发山林。后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辛弃疾写的古诗词有哪些,内容包括辛弃疾写的古诗,辛弃疾写的古诗,辛弃疾最出名十首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
-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战国时期乐毅伐齐直至破燕复齐战争的历史事件为题材,说明了鲁仲连采取攻心战术和平解决战争的明智手段较之田单穷兵黩武的战术更胜一筹,赞颂了鲁仲连高度的战争智慧。
-
宋太祖母杜氏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宋太祖母杜氏的事迹|史鉴
杜氏(公元901—961年),定州安喜(今山西安喜)人,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生母。赵匡胤兵变陈桥驿代周立宋,杜氏被尊为皇太后。 杜氏具有一定的政治见识,其“为君难”之说有其可取之处。为了赵氏王
-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腥臊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