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王国维《人间词话·虽高意境弱》经典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国维《人间词话·虽高意境弱》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虽高意境弱经典解读

虽高意境弱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王国维一直对姜夔是有遗憾的,所以他对姜夔的感情,好像面对一个有天赋却不争气的学生一样,总是时时留恋牵挂。他遗憾的是这个人的词格调虽高,却无意境。也就是说,他的词空有其壳,尽管外表长得好看,却内涵不足,终难成为一流的作品。

文字是窥见一个人心灵的窗口。

读姜夔的词,剥去他的清空,剥去他的灵巧,总觉得他的词后面,是一颗很难直面众人的心。他的心似乎总是压抑着,压抑的是他内心所有的可以值得倾诉的一切情感。

从他的词里面,似乎那些惊心动魄的情感,他从不愿意在词里表达出来,像害怕伤害到自己自尊一样地藏着掖着。

这清高空灵的外表下面是极其敏感而脆弱的灵魂。

不愿意以自己的真面目示人,也不愿意在人前流露自己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如把自己表达得过于直白,就好像是揭了自己的底。姜夔,是一个十分害怕面对自己最真实境遇的人。

也许宋朝里没有比姜夔更无作为的词人。

文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为仕为官,方显男儿作为。

姜夔一生也积极考取功名,但是每次考都是名落孙山。打击是一把沉重的榔头,在它的敲击下,姜夔的信心全都消失了,对于做官,出于自尊,他便彻底地放弃了。

做官无望,文人一生再难施展才能。

放弃了这一样,但是手中还可以握着另外的寄托。

哪怕像“奉旨填词”的柳永,厚着脸皮打着皇帝的旗号,流连于歌妓酒院,即便一生穷困潦倒,也总算是尽显风流。

姜夔是放不开。他从来就放不开自己,蚕茧般包裹着内心,流露在脸上的总是一丝苦楚的清笑。

姜夔是书香门第出身,这是他身上总有贵族气质的原因。而他少年丧父,生活上终身困顿,甚至有时候到了食宿有上顿便无下顿的境况。在他的放不开里,或许还有着骨子里因为贫寒而深深的自卑。

少年丧父,是自卑的开端,若是在仕途上顺利的话,也许还能开拓他的心境若莲花绽开,可是命运于他,是太不公平了。

面对坎坷,他是不能呼号的。他若呼号,便是丧家之犬,会连书香门第最后的一点尊严都消失殆尽。

他习惯了隐忍,顺应于命运的流变。他始终只是满不在乎的表情,以清心寡欲的态度去面对。

这样或许能够保护着仅存的尊严。

轻描淡写始终难掩心头落魄,却也能以清高之品格、清冷之心肠来抵挡。

在他的词里,几乎没有提及自己的情感。他不若苏轼般情深意浓,亡妻十年,还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他的妻子,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词中,想必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如意,难有文人应得的红颜夜伴书灯旁的浪漫生活。

“酒祓清愁,花消英气。”或许更多的是姜夔的一个生活状态,抑郁往回,始终都不能解脱,艰难不如意,已经是他的宿命。

这样的生活状态,已是难有所求,更何况,老天爷从未给予过他些许美好。

于是,三十多岁时,诗人萧德藻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不知道生活上一筹莫展的他,怎会如此轻易地答应了这门亲事,难不成他对这位女子一见钟情吗?那为什么他的词中从来没有妻子存在过的痕迹,也看不出他婚后精神状态的改变?还是仅仅为了感谢朋友的好意呢?不得而知。

读起来轻快的也便是类似于这样的情词:

琵琶仙

姜夔

双浆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娥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从词的意境来说,想必那是他少年时期最为幸福的事情了——在合肥偶遇两名善弹琵琶的歌妓,两姐妹陪他漫游湖山,何等惬意,但是也很快在人生之漫漫路途分道扬镳。

似乎他人生最难忘的快乐,便是如此。此后他还写过几十首回忆合肥的情词,比如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根据词的序言,乃是元旦记梦之作,词中还流露出爱已成空,徒为相思之遗憾。

但是他的遗憾便只是遗憾,姜夔的性格注定了他人生有诸多悲剧色彩。

他没有勇气承担爱的责任,连自己都承担不起的人,只活在清高孤赏的模具里,难能嗅爱之幽香。

而据说他的暗香和疏影也是写给歌妓小红的。小红曾是范成大家里的歌妓,姜夔造访范成大之时,两人情投意合,范成大便将小红送与姜夔。

当时姜夔带着小红回家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过垂虹以秀恩爱:“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

但是最终,姜夔一如既往的贫困生活,还是把他重燃的爱情之火摧毁了。他不愿意小红和他受苦,便把她嫁给有钱人。小红哭喊着不愿意的时候,他便跪地求饶说:“求你了,让我把你卖掉吧,卖了你,我就有银子买米了。”言及至此,伤人之心恐到了哀莫大于心死了吧,小红无语,只得无奈离去。

人穷总是志短,他的意境总难有辛弃疾、苏轼般豪壮开阔,哪怕是学,也只是学到皮肉,难学到骨。辛弃疾曾写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特地也和了一首永遇乐·云隔迷楼。其中:“数骑轻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也。”虽句意开阔,但总是文字流于表面,缺乏武将豪壮之胸襟。

一个人外表清高,却难掩骨子里的软弱无奈。所以在词中,他的低吟浅唱,恰似一首为自己生活境况如此窘迫的辩护词,也是一座为掩饰自己自认为的卑下所竖立的牌坊。

猜你喜欢
  • 一八六、2000年中考河南题《望天门山》

    [题目] 对李白写《望天门山》这首诗的观察点,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作者是站在岸边高处;另一种认为作者是站在行进的船上。你赞成哪一种?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 [题解

  • 欧阳修《送张学士知郢州》全诗鉴赏

    汉郎清晓赤墀趋,楚老西来望隼旟。侍史护衣薰蕙草,辘轳要◇从骊驹。阳春绕雪歌低扇,油幕连云水泛渠。千里修门对涔浦,好寻遗玦吊三闾。

  • 名诗《悲愤诗》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悲愤诗》 蔡琰 汉季失权柄 ① ,董卓乱天常 ②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③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④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⑤ 。卓众来东下 ⑥ ,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⑦

  • 刘禹锡《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全诗赏析

    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 杜牧《独柳》全诗赏析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 《悲秋歌赏析》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   前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

  • 白居易《哭李三》全诗赏析

    去年渭水曲,秋时访我来。今年常乐里,春日哭君回。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

  •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注释】 选自《孙子·形篇》。 九地之下:形容极深之处。九,并非实指,而是指极多。 九天之上:形容极高之处,喻疾不可挡。九天,喻指天空最高处。宋代梅尧臣解释说:“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盖守备

  • 《今人解杜诗》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陆游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 2 ,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 3 。且如“岳阳楼”诗 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5 ,乾坤日夜浮 6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7 。戎马关山北 8

  • 《樱岛》作品分析

    短篇小说。日本战后派*作家梅崎春生*的代表作。发表于《纯朴》杂志。小说基本上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的战争体验写成的记录。1945年,第二次世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