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解杜诗》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陆游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2,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3。且如“岳阳楼”诗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5,乾坤日夜浮6。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7。戎马关山北8,凭轩涕泗流9。”此岂可以出处求哉?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何在10,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11。如西崑酬唱集中诗12,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者,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13?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14,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
1本文是老学庵笔记中的一则,取其首句为题。杜:指杜甫。2出处:诗中字句的来源。3少陵:杜甫,诗中曾自称少陵。初:根本。4岳阳楼诗:杜诗原题登岳阳楼,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5吴楚:战国时吴国楚国之地,今长江中下游一带。坼(che):分裂。6乾坤:天地。7“老病”句: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多病,且全家过着船居生活。8戎马:战争,此年吐番入侵。9凭:靠。轩:窗。涕泗:涕泪。10元:本。11但:只。工:工巧、精妙。12西崑酬唱集: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人互相唱和而编成的诗集。13追配:追随匹配,意即赶上、并列。14渠:他。
【析点】 宋初西崑派诗人作诗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但内容空泛,且晦涩难解,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作诗力求峭劲,强调字字有出处。陆游这则笔记实际是一篇“诗话”,针对宋代形式主义的诗风,提出读诗不可只寻出处,作诗不可只求用典,这个见解对于诗歌的创作与欣赏是有指导意义的。
陆游并不是直接提出这些见解,而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推导而出,正反两例之后又各有一步层进的论述强化其观点。正面以杜甫登岳阳楼为例,说明好诗不可拿出处相求;推进一步说明纵使寻得出处,也不是杜甫本意;更进一步又指出,如此读杜诗是根本不懂诗。反面以“西崑”为例,说明字字有出处决非好诗;推进一步则以今人“恶诗”为证,字字有出处仍“不妨其为恶诗”。正面反面,层层推导,议论展开得自然而又有力,深刻又暗含讽刺意味。
-
作者: 陈银鸿 在不计岁月的森林里, 一棵大树砍倒
-
杜牧文《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
-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3975】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增订版)•冬(姚任祥编著,新星出版社,17 9印张,2015年4月第三版,140元)△草山汤泉;冬至、过年、农
-
春暮游小园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1],涂抹新红上海棠[2]。 开到荼蘼花事了[3],丝丝天棘出莓墙[4]。 [作者简介] 王淇(生卒
-
[原 文] 宣德①间,宫中尚②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③。此物故非西④产,有华阴令⑤欲媚上官⑥,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⑦,因责⑧常供。令以责之里正⑨。市中游侠儿⑩得佳者笼(11)养之,昂(12)其直(13),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宪问》,重道立德类名
-
杜 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原诗今译】 大禹庙座落在空阔的山坳, 飒飒秋风伴着落日的斜照。 荒凉的庙院垂着累累橘柚
-
提起故乡永州,我不会轻易对朋友们介绍史上记载的“永州八记”,因为那些仙境般的风景早已散落在久远的人间和泛黄的书海里。于我,固执地留
-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 ① : 一曰“利” ② ,二曰“威” ③ ,三曰“名” ④ 。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