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蓝的海洋深处》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刘半农
在墨蓝的海洋深处,暗礁的底里,起了一些些的微波,我们永世也看不见。但若推算它的来因与去果,它可直远到世界的边际啊!
在星光死尽的夜,荒村破屋之中,有什么个人呜呜的哭着,我们也永世听不见。但若推算它的来因与去果,一颗颗的泪珠,都可挥洒到人间的边际啊!
他,或她,只偶然做了个悲哀的中点。这悲哀的来去聚散,都经过了,穿透了我的,你的,一切幸运者的,不幸运者的心,可是
我们竟全然不知道!这若不是人间的耻辱么?可免不了是人间最大的伤心啊!
1923年7月4日,巴黎。
“墨蓝的海洋”是个无比幽深的诗歌意象。它在诗中的象征意蕴指向广阔的“人间”,于是第二段中“星光死尽的夜”、“荒村破屋”等实景描写就与前者的意象互为隐喻、互相发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那弥漫的氛围和深深的悲哀。
“悲哀”,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基本情愫。在诗人感受中,悲哀绝非偶然的和个别人的。它属于古往今来的所有人们,无论是“他,或她”。悲哀“穿透了我的,你的,一切幸运者的,不幸运者的心”。这该是何等可怕的无可遁逃的人类生存困境!然而,更可怕的是,人们就象“永世”看不见海洋深处的微波、“永世”听不见那沉沉暗夜的孤寂失声一样,对于君临一切人的“悲哀”,同样地,“我们竟全然不知道!”这当然是“人间的耻辱”,至少也是“人间最大的伤心”。
诗人亲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又目睹到运动落潮之后的凄凉,由于他未能获得更先进的世界观,而仅以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清醒”去观照那风雨如盘的旧社会和似在沉睡的大众(其实,地火正在地下运行,奔突,可惜诗人因脱离人民大众而看不到这些),他难免不有这番痛切哀叹了。
这首散文诗章法严谨,文字洗炼,抒情浑融而富有旋律感,因此,在现代散文诗艺术上标志着一种成熟。
-
借问江上柳,青青为谁春。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原题】:腊日同舍郎即湖上送诸葛吏部赴胡北常平次汪吏部韵
-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 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 相思巫山渚,怅望阳灵台 ① 膏炉绝沉燎 ② ,绮席生浮埃。 桂水日千里 ③ ,因之平生怀。 江淹
-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希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作品赏
-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
-
【注释】 选自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少:稍微。 舒:伸展。此处意为放射。 【赏析】 宋玉的《神女赋》,是继《高唐赋》之后描写巫山神女的又一妙作。他以摇曳多姿的笔触,将神女那如花似玉的容貌,轻缈绰约的
-
首联写白居易文学创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并为之赞叹。“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诗篇一开始就对白居易的诗作推崇极高,对诗坛上这颗巨星的陨落表示了深切的惋惜之意。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现存白居易诗中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