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迈向国家治理新境界
【4896】全面依法治国:迈向国家治理新境界
(张文显等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6.6万字,2017年7月第1版,30元)
△10章: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树立宪法权威,确保宪法和法律实施;⑤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⑦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⑧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⑨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⑩统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
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〇所谓权威,是指使人们具有内心确信并指引其行为的理由。
〇宪法权威的基本要求:控制公权力滥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个人权威不能超越宪法权威;法律权威不能超越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社会稳定、树立宪法思维、维护国家核心价值观。
〇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〇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机构和职能法定化;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立法进一步规范化;行政决策法治化;行政执法规范化;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法治化;依法解决行政争议。
〇党和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实现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衔接协调。
〇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领导立法;保证立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〇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特征:坚持法律至上、坚持权力制约、坚持人权保障、坚持正当程序。
〇法治能力是党员干部运用法律治国理政的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仰、善用法治方式、加强实践训练。
(2020年8月11日夜阅毕)
-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
古代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着任何辉煌成就都是由微小的开始积累而成。就像一棵合抱的大树,它最初只是一根细小的毫末,但经过岁月的沉淀,不断吸取阳光和水分,才会茁壮成长。同样,一座层层叠加起来的高楼,在一堆堆累土的基础上逐渐完工。而千里之行,则需要迈出第一步,始于足下。这句古言将激励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个微小的开始,因为它们才能结集起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
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吞讨破万象,搴窥临众芳。而我遗有漏,与君用无方。心垢都已灭,永言题禅房。
-
[清]龚自珍 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风;明日风少定,则偕金礼部应城、汪孝廉谭、朱上舍祖毂、家弟自谷出城饮而有此作。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
-
富春真古邑,此寺亦唐余。鹤老依乔木,龙归护赐书。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钟疏。欲继江潮韵,何人为起予。
-
立春苍翠的松枝挂着细碎的雨滴。一只说不出名字的黑色精灵慵懒地栖息在枝桠上。风把树桠拉得很长。通向冲田的小路,潮了。下过雨,大地清新
-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 【译注】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全诗】 行路难 其三 [唐]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
-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
-
【原题】:刘秀才明仲当赴礼部试从县令毛某乞诗聊作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