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所容》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盛德所容
【原典】
狄仁杰①未辅政,娄师德荐之。后②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③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知吾不逮④远矣。”
【注释】
①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南郊区)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出任宰相,以不畏权贵著称。旧唐书卷九十三有传。②后:指武则天。③诚:确实。④不逮:不如,比不上。
【译文】
狄仁杰还没有做宰相时,娄师德向武则天推荐了他。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我之所以用你,是由于娄师德推荐了你,娄师德的确知人善用啊!”并将娄师德的推荐书拿给狄仁杰看。狄仁杰很惭愧,感叹地说:“娄师德道德高尚,我是他所推荐的,却说了不少批评他的话,我知道我是远远比不上他啊。”
【延伸阅读】
时下有关狄仁杰的影视剧正在各地热播,狄大人与跟班李元芳的对话桥段,还成了网络微博上的热门,一时间满街人都说“元芳体”。无论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老年持重,还是电影通天帝国中的年轻英挺,狄仁杰在大众印象中都是一位文武全才、聪明睿智的近乎完美的形象。然而从常理上讲,太过完美的事物,未免显得不真实,人无完人的古训让我们明白,其实完人是不存在的。历史上的狄大人虽然才气过人,但同样也有作为人的弱点。诸如恃才傲物,揭人之短,在他身上都有鲜明的呈现。狄仁杰因为娄师德的举荐,才得以登上宰相的高位,然而他对此并不知情,仗着自己出色的才华,他以为这一切的得来都理所当然,所以自信满满地对自己的恩人横加指责,当然他是在不知情的迷局中做出上述反应的。然而从旁观者来看,狄仁杰的上述举动,实在是过河拆桥的小人之举。或许是武后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才点醒谜中人,没有让狄仁杰走得更远。虽不好说狄仁杰对娄师德的指摘,是出于私人恩怨,即便是因公而论,狄仁杰所为也与传统的美德相悖,因为恩将仇报无论如何都是为人处世的大忌。难得的是娄师德对于狄仁杰十分包容,并无责怪之意。两相比较,难怪狄仁杰会发出“乃知吾不逮远矣”的感叹。这也让我们想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感受到真正的知音实在难觅。因为很多时候,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使得他脱颖而出,但千里马往往不识隐藏在幕后的伯乐。兼之通常伯乐虽有识人之才,却不见得有济世之能,故难免与所荐的才气过人的千里马产生龃龉,于是恩将仇报的故事便一再重演。比如管仲就是因为鲍叔牙的举荐,才得以从待死的囚徒,一跃成为齐桓公的辅弼大臣,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也成就了自己的盛名。然而管仲对于自己的伯乐鲍叔牙也颇有微词,他在临终之前,齐王询问执政的继任者,提及鲍叔牙,管仲说:“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知恩图报的人很常见,但施恩不图回报的人却少闻,则唐人娄师德其有是焉!
-
秋夜山居二首 【唐】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
-
《人不可以无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①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② 。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 ,控蛮荆而引瓯越 ④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⑤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⑥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⑦ 。台隍枕夷夏之
-
《汉魏六朝散文·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原文鉴赏
-
作者: 曹增渝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 秋天的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别朋 友,枫叶荻花被风吹得瑟瑟作响。人生最大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诗中 描写了冷瑟的秋景。以景寓
-
宋·苏轼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3,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
还想着它钱在我手里,也不怎么,不会生根。我并不胡花,可是钱老出去得很快。据相面的说,我的缝指太宽,不易存财;到如今我还没法打倒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