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沈庆之曹景宗诗》译文与赏析
沈庆之曹景宗诗
沈庆之曹景宗诗
【原文】
宋孝武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1]手不知书,每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2]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3]?”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梁曹景宗[4]破魏军还,振旅凯入,武帝宴饮联句,令沈约[5]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时韵已尽,唯余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6]。予谓沈、曹二公,未必能办此,疑好事者为之,然正可为一佳对,曰:“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亦自的切[7]。
【注释】
[1]沈庆之:宋孝武帝时着名武将,少年时为人豪滑,剽悍少文。[2]颜师伯:字长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时为孝武帝的宠臣。[3]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4]曹景宗:南朝梁时名将,出身将门,生性粗犷,一生放纵不羁。[5]沈约:南朝梁时着名的辞赋家。[6]惊嗟竟日:惊异赞叹了一整天。[7]的切:自然真切。
【译文】
一天,(南朝)宋孝武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自己不会写字,也不认字。孝武帝也要他做诗,沈庆之只好说:“臣自幼不会写字,请允许我口述,让颜师伯记录下来。”孝武帝就命颜师伯执笔记录。沈庆之思索之后说道:“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孝武帝听了,十分高兴。在座的文武大臣听罢,也都称赞这首诗的语言优美。
(南朝)梁曹景宗领兵与北魏军队作战,大获战捷,胜利凯旋。梁武帝特设盛宴祝贺,并命文武群臣赋诗对句助兴。先让沈约提出赋诗时所用的韵,赋诗的人必须按照自己的韵去作诗。曹景宗没有得到分给他的韵字,不能赋诗,心中很不高兴。于是,就请求武帝允许他赋诗。孝武帝见此情景,就劝他说:“爱卿武艺超人,人才英俊,何必为一首诗而计较呢?”这时候,曹景宗正在兴头上,饮酒已有醉意,连声请求武帝允许他赋诗。原先拟定的韵字只剩“竞”、“病”两个字了。曹景宗思索后,立即操笔疾书一首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武帝看后,惊叹不已,赞不绝口。沈约及参与赋诗的文武大臣亦为此赞叹一整天。
在我看来,沈庆之、曹景宗二人未必真能作出这样令人叹服的好诗,疑为后世那些多事的人所杜撰。然而,这两首诗正好可以合成为这样一篇佳对:“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亦非常恰当真切。
【评析】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沈庆之、曹景宗者流,虽为行伍之人,偶能吟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之大风歌”,或者偶能吟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那是不足为怪的。但如上面两首典雅的文辞,恐怕不是他们能够胜任的。所以我们倾向于认可作者洪迈的说法,这两首诗是后来的文人杜撰出来而附会上去的。
-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瓷婚古诗词,内容包括致瓷婚祝福诗词,关于瓷的古诗文名句,有关瓷的古诗词。【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
-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精辟之见。
-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後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
霭霭龙旗色,琅琅木铎音。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今属山东)遇友人韦
-
作者: 卢娅 【作家简介】见《霍斯鲁与希琳》。 《
-
张飞传张飞传 【题解】 张飞(?-221),字益德,东汉末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人,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
-
树色平远图 北宋·郭熙作 绢本水墨 纵三五·九厘米 横一○四.八厘米 藏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是图卷后有赵孟頫、柯九思等元人诗文和题跋,其中柯九思有诗云: 郭熙笔法出营丘(李成),古木空亭老更幽。 记
-
是对人贪财好利、视钱如命的表述。此语源于明·田汝成《委巷丛谈》所载的一段故事。 南宋时,清河郡王张俊是秦桧主降的帮凶,以贪财好利著称,为百姓所唾骂。 有一次,宋高宗赵构宴请大臣,让一班伶人在旁说笑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