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畔挽歌
【3718】墓畔挽歌
(〔英〕托马斯•格雷著,文爱艺译,中央编译出版社,4万字,2018年1月第1版,68元)
△格雷以个人的情感和亲身经历,对死亡和生命的奥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纵观全诗,内容已明显超越了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哀思,而是通过对乡村墓地的描写,表达对下层默默无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纯朴善良品质的赞扬,为他们没有机会施展天赋和才华的惋惜,同时也表现了对权贵、人间虚荣的蔑视和嘲讽,对大人物傲慢奢侈生活的谴责。诗探讨了死亡和生命这两个沉重的话题。诗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
○因为“它凝聚了人类社会中绵延至今的一种情绪,并以完美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墓畔挽歌已成为百余年来英文世界的必读书。
○托马斯•格雷(1716—1771),是英国18世纪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代表人物。墓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描写死亡和哀挽的诗人。
○晚霞,敲击了离别的丧钟,低哞的牛群,在草地上悠然回响,归家的农夫,拖着疲惫的脚步离去,这世界剩下的唯有黄昏伴我的幽冥。……
莫让野心鄙夷他们的辛苦,嘲弄他们朴实的快乐,以及卑微的运道;也不要让显贵带着讥讽的嘲笑去聆听穷苦人短暂而简朴的人生。……
他慷慨大方,灵魂虔诚,上天也同样,以慷慨回报他:他把拥有的一切全部献给了悲伤,哪怕是一滴泪珠,而在天堂之地,他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挚友。……
○墓畔挽歌用自然的语言揭示了命运残酷的现实:人生除了死亡没有第二个结局。它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其在文学史上地位超过了任何一首英文诗,它恬静的气息,闪烁着太阳般温暖动人的光芒。
-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虯。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
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王建的《辽东行》反映了战事的艰苦,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
《鹊桥仙》是北宋文学家秦观创作的一首婉约诗,形象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场景。诗中通过银河上鹊桥的设定,展现了他们间的爱情与思念。通过细腻动人的文字描写,秦观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遗憾。他以简短的词句,表达出深沉的情感,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首诗词向读者展现了秦观独到的才华和他对爱情的独到理解,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
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
《望海潮 广陵怀古》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①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②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③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
-
汤旺河神韵从嫩黄嫩绿时花柳多情的五月,到绿葱葱具有活力色彩斑斓的六月,如同眨眼般迅速。五月的依依情怀,还未有时间落入笔端,紧跟着的
-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② 。迥入天都里 ③ ,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④ 。欲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⑤ 。 ①释岛云大概是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天都峰的诗人,该诗以鸟道、他山、远水等为衬托,极
-
苏轼 右轼启: 窃以天下之事,难于改为。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诏天下,晓谕厥旨。于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
-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进士。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