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两首《蝶恋花》》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两首蝶恋花经典解读
两首蝶恋花
宋直方蝶恋花:“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复堂蝶恋花:“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可谓寄兴深微。
王国维在这两首词中,分别拈出两句,发出“寄兴深微”之叹。先看第一首:
蝶恋花
宋直方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至今霜夜思量著。
被拈出之句:“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从此刻穿在身的新衣服上,却还想嗅到旧衣服的味道,生活在明末清初时代的宋直方,暗含着对前朝的怀念。
再看第二首:
蝶恋花
谭献
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馀语。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
被拈出之句:“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暗含不会舍弃以前的东西,以前的东西都是千丝万缕,已经和现在的自己息息相关了。
下阕似乎更悲戚,情感也更明显。莲子表面看起来青青的,实质上它的内心却是苦的。歌罢将离别,离去自是匆匆,一天天的路程风雨相交。只剩下这豆蔻残香,日暮之柳,而昔日的人早已无处追寻,抱怨、不满之意溢满全词。
谭献和宋直方一样都是生活在改朝换代的时代。谭献生活在清末,所寄托的,也就是不会忘记前朝,眷恋清朝时代的辉煌。
而王国维独独欣赏这两句,或许跟词里面寄托的情绪有关,要知道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更是乱世,这样的世界和他的理想之国是相差甚远的。他在欣赏两位词人的这两句词的时候,对于他自己此时的心境,何尝又不是一种寄兴深微呢。
-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沉吟卷长簟,恻怆收团扇。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
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灵苗此孕毓,肩肢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炙,龁啮尽根柢。开心定魂
-
古文观止·贺涛·送张先生序 经词质【2】。诗
-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此词作于黔州(今四川彭水),一本题为“次高左
-
写文章时选材的办法,即对材料的裁割取舍。 作文如成衣。在最后缀合缝制之前,必须先将材料剪成大小适当的片断。要“量体裁衣”,如果作者放任材料堆砌,巨细不捐,则可能淹没主题,让人不知所云。如果下功夫剪裁一
-
【原题】:游北岩之畴昔梦作二诗觉而仅记一联云鬓发丝丝半已华犹将文字少年夸明日为客诵之客十三人请以是为韵予分鬓官
-
在山顶香火绵延,四季之书写下诵祷之声辽北的马蹄、纷争的狼烟比白云远去五百年一定有人登塔眺望远去的江水带走荣枯的沙尘时间将苍山不停打
-
舞与歌相应: 歌主声,舞主形。 ——摘自《通志·乐略》卷四十九
-
贺新郎,
送黄绢袍。金带齐,
上马登高,登高处,
悄无人声,繁华处,
无人住。鸟燕散,
花草残。楼台倒,
阶榱尽,
白杨岸,
奈何桥下,
随风转,
转不回。此去路,
百年长。北山雨,
南山云。明月夜,
孤松寒,
万籁无声到天明,
青冢里,
红莲开。
诗词鉴赏《贺新郎①·刘克庄
-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 ① 于斯人 ②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③ 其身。”(《孟子·告子下》十五) 注释 ①大任:治国为民的重任。②斯人:这个人。空乏:穷绝穷困。 【译文】 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