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3621】法律
(牛津通识读本之一,〔英〕雷蒙德•瓦克斯著,殷源源译,译林出版社,印张22,2016年4月第1版,25元)
△共6个部分:①法律的起源;②法律的部门;③法律与道德;④法院;⑤律师;⑥法律的未来。
○法律是社会构成基础。它保护我们的权利,强制我们履行义务,为几乎每个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设置了规范框架。罪犯获得惩罚、受害者得到补偿、合同得以履行,这些不过是现代法律体系一小部分功能的体现而已。法律致力于实现平等,促进自由和保障安全。
○汉谟拉比法典是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帝国的国王与开创者)。它大约在公元前1760年左右出现。这部法典雕刻在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包含约300个条款。
○为了解决较高阶层与较低阶层的市民之间的争议,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人在铜表上颁布了法律汇编,即十二铜表法。
○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世界最早的大学,它建立于1088年左右,在那一时期,语法、修辞与逻辑大师们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法律,一直盛产杰出的法学教师团队。
○20世纪的英国法官宁勋爵说过:“法律有两个伟大的目标:一是维护秩序,二是伸张正义;然而,这两个目标并非一直保持一致”。
○宪法规定了政府机构的组成和功能,并且规定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罗马律师西塞罗:“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和谐的正当理性,它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
○所有主要的法律体系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普通法系非常重视无罪推定的价值。
○法律就像战争一样,似乎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但法律一直处于变动状态。
○如果没有有效的执法,法律是无法完成崇高的抱负的。
○人类之外的动物生灵得到权利的一天将会到来。
○我们的世界依旧受到战争、种族灭绝、贫穷、疾病、腐败、偏执与贪婪的摧残。
-
主暴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见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名言: 主暴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勇士也。见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注释: 至: 指最高的境界。 句意: 君主残暴而不去规劝, 这就不是忠心耿耿的臣下; 怕死而不敢进言, 这就不是勇士。看
-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作品赏析【注解】: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
-
【题解】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题中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友人的巨大悲痛和 真挚感情,使全诗笼罩着哀惋的气氛。首句点明人事,指出晁衡辞别帝京回国,暗点送 别盛况,抒发惜别深情。次句言舟绕三壶神山,暗寓晁
-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
【原题】: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
-
烟淡月濛濛,舟行夜色中。江铺满槽水,帆展半樯风。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唧虫。只应催北客,早作白须翁。
-
【名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人才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下品人才中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两句话指斥了九品官人法保护世家大族利益,压抑庶族士人的本质。上品:士人中“才能”最优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述地下水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山泉的诗句,描写丽江水诗句,形容好的诗时,为什么叫井水词。[宋] 叶梦得《临江仙·山半飞泉鸣玉佩》: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译文:山腰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二、[明] 袁中道《夜泉》: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①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