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鉴赏
作者: 古远清
羊翠
我们是兄弟;但又仿佛彼此不识。
我们好象一只只寻找航线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中错过了。
我们也曾在浓雾中鸣笛致意。
我们也曾在风浪的海上互相祝福。
我们有同一的肤色、同一的相貌,却不曾相遇过。难道让未来的历史学家编辑航海年鉴时承认我们——喏,他们本来是兄弟!
你在遇难时,留下了航海日志和未完的旅程,应该让给后来者了。
现在,我们无法停留在同一码头,挽臂同行了。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为什么还疏于往还呢?
当你发出SOS信号的时候,为什么得不到回音呢?
愿不相识的水手,今后在海上结为兄弟!——为聚会,而不是为了分离而航行。
1947年上海
兄弟散失的痛苦体验当然不会人人有过,但珍惜兄弟之间的情谊却是人人有的;也有过不少描写兄弟之情的篇章,但象这篇散文诗写得那样精炼抒情,那样富于诗意,却是鲜见的。
兄弟的艺术魅力首先来源于感情的真挚。羊翚原名覃锡之,有兄长数人。其长兄覃子豪1935年留学日本,后从事诗歌创作。1947年去台湾,成为台湾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二兄覃汉川在北平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救亡。这两个最先离巢的鸟,给后来羊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巨大影响。羊翚在后来写的自传中回忆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无形中他们在我前面遥遥领航”。这首散文诗,便是有感于这种兄弟分离的痛苦(在分离时,他才8岁)而写。
其次在于象征性。在当时那种多风浪的世纪里,作者所饱尝的兄弟散失的痛苦之情其所以能给人强烈的共鸣,原因在于作者没有照实抒写,而是通过“同一的肤色、同一的相貌,却不曾相遇过”的水手这一象征体表现出来的。有了这一象征体,兄弟中抒发的情感,就远远不限于个人的遭遇,而是有了高度的概括性。这概括性又通过航线、小船、大海、鸣笛、码头等一系列渗透了主体意念的意象表现出来。正是这种象征和意象手法的运用,使抽象的感受形象化,使具体的事实有了美的姿态和韵律,并留给人丰富的联想余地。
再次是哲理性。散文诗与抒情散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特别注重寓意和哲理。羊翚是个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捕捉哲理浪花的作家,他常在感情的火花中飞射出闪耀着思想锋芒的哲理,用它去提高作品的思想境界。如兄弟最后一段:“愿不相识的水手,今后在海上结为兄弟!——为聚会,而不是为了分离而航行”,便是融情于理,寓理于情的哲理警句。这种警句,发自诗人的衷肠,发自作者的内心深处,所以才能以自己的心发现别人的心,以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
-
【名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语出宋代王令《春晚》诗之二。杜鹃鸟夜半时分还啼叫不已,不相信春风一去就再也呼唤不回!表现了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意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
玉殿签声玉漏催,彩花金胜巧先裁。宿云容与朝晖丽,共喜春随曙色来。
-
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练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
-
.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坐客皆笑,同请赋此诗。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
-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
谁从五竺国,分得一枝来。秀出重楼外,专除世上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泰戈尔关于哲理的诗句,内容包括求:泰戈尔的富含哲理的诗句!,泰戈尔富有哲理的诗句,跪求泰戈尔最具代表性或有哲理的诗作10首,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飞鸟集》 打开门-- 让蓝天没有阻挡地泻进来, 让花的芬芳香进我的房间。 ---泰戈尔《
-
【提示】 刘邦(前256—前195),是灭秦的主要人物和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者。刘邦出生平民,年轻时当过亭长,参加起义被推为沛公,灭秦封汉王,击败项羽后登上皇帝宝座。他晚年诛灭异姓诸侯,并采取一系列措
-
答武陵太守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本卷《送郭司仓》已介绍。王昌龄重然诺,喜交游,不拘小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