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5454】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阎云翔著,李放春、刘瑜译,19.1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49元)
△9部分:[1]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2]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3]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4]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5]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6]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7]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8]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9]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附录: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
〇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的交换。
〇从每个家族都有的“礼单”出发,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〇这本书是关于中国北方一个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体系和人际关系模式的民族志报告。礼物馈赠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交换方式之一。义务性的礼物往来维持、强化并创造了各种——合作性的、竞争性的抑或是敌对性的——社会联结。因此,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和诠释既定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
〇中国人的礼物交换是嵌入于一个人类学家称为“人格之文化建构”的过程当中的:个人要通过礼物交换实践学会如何去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礼物交换仍然是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交换方式——它既是国家再分配体系的一部分,近来又成为市场商品体系的一部分。
〇分21类。
〇萨林斯:“实物流动和人际关系之间联系是相互的。某一特定社会关系可以界定物品的既定运动,但某一特定的交易也同样能促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如果说朋友创造出礼物,那么礼物也创造了朋友。”
〇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礼物馈赠模式。
(2021年3月28日晨阅毕)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此词作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时清廷于中日战争中大败,作者借咏虫暗伤国事,故词中有“马邑龙堆”之语。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名句】仰不愧 ① 于天,俯不怍 ② 于人。 【注释】①愧:惭愧。②怍(zuo):惭愧。 【释义】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 【点评】为人处事要做到于天、于人都能问心无愧,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参考
-
【注释】:原题注:《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丙午)在津门作。
-
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柰东风吹。绯桃一树独後发,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群芳落尽
-
显 ① 比 ② ,王用三驱 ③ ,失前禽,邑人不戒 ④ ,吉。(《易经·比》) 注释 ①显:明示,彰显。②比:卦名,象征众阴比附一阳。③王用三驱,失前禽:《礼记·王制》中有“天子不合围”的说法,即天子
-
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镜里老来无避处,樽前愁至有消时。茶能散闷为功浅,萱纵忘忧得力迟。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盏便开眉。 作品赏析镜里老来无避处?樽前愁至有销时这两句是说,从镜里看出了我
-
息驾依松岭 ② ,高阁一攀缘 ③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④ 。 出听万籁 ⑤ , 入林濯幽泉 ⑥ 。 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⑦ 。方思结茅地 ⑧ ,归息期暮年 ⑨ 。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