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浦讲坛•2011
【3738】中浦讲坛•201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编,2012年2月)
△第53讲—第66讲,特稿1-3。国际形势与外交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收入分配问题、社会管理创新及其法治化、重庆上海江苏发展理念与实践等。江小涓、江必新、郑永年、黄奇帆、韩正、罗志军等。
○“大而不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特征,“由大到强”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观相对落后,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国际性人才普遍地缺乏,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的领军人物严重匮乏;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体制不够灵活,地方、学校、教师的积极性还未充分地调动起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完全落实。
○投入优先;各级各类教育要协调发展;教育机构要调整。
○从需求面上、供给面上、体制面上、开放面上,中国有独特的优势。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之原因:①内需不足;②成本攀升;③经济结构上过于依赖世界市场,过于依赖出口;④制度创新滞后。
○制度重于技术。
○通过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跟党走。
○“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法治是众意的体现,而人治可能是领导者个人意志的体现。讲法治,就是管理的措施规则必须众拿主义,不能是一个人来拿主意。“一人不得两人计”。“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社会管理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性;成本的低廉性;被管理者的可接受性;管理者的舒适性。怎么来进行科学化?①善于运用程序实现实体目标;②善于应用自然之理,因人之性、因势利导;③善于运用市场规律;④善于通过发动群众来共同治理;⑤善于运用制约机制实现管理目的;⑥善于通过统筹安排来节省资源;⑦善于寻找社会管理的原动力;⑧善于关口前移、源头治理;⑨善于应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⑩善于通过管理者来实现管理目标;○11善于通过沟通、协调、协商、引导等柔性方式进行管理;○12善于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进行管理。“只有群众得力,管理才能得力”。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辉煌之特点:①当时经济发展,百姓富裕;②政治稳定而清明;③文化积累而创新。
○警惕对权力的滥用。权力高度集中、党内民主缺失,是苏共垮台的根源。
○有的人认为;“眼睛向上才能上去,眼睛向下只能下来”,“领导喜欢的会进入领导层,群众喜欢的会留在群众中”,只怕上级批评不怕群众反对,用作秀代替做事,那势必就会凉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
○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转型的意义上讲,主要是围绕开放、改革、民生导向这三个环节来展开的。
○上海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主线,围绕树立正确的导向,加快形成现代城市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制度创新来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努力改善民生这四大思路具体来展开。
-
【原文】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
-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
-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
-
为70岁的代称,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 杜甫在题为《曲江》一诗写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
-
【名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注释与译文]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她那如玉的容貌显出寂寞凄凉的神情,泪流满面,就象一枝洁白的梨花上挂满春天的雨珠。诗句写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
-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作品赏析【鹤注】《唐史》:苏源明以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时济阳太守李陵,请增领二县,诏河南采访使
-
元戏剧《上白朴》鉴赏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
-
章太炎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