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
【4284】抗战精神
(李佑新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2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5元)
6章:[1]抗战精神的形成;[2]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4]英雄气概:众志成城、血战到底;[5]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6]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抗战精神主要是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是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中所达到的全新高度。
这本书探讨了抗战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深刻内涵,论述了抗战精神对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及其时代价值。坚持史论结合。
“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1932年8月,由云南地方部队改编而成的第六十军,由卢汉担任军长,下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师,共计四万人。
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在敌强我弱的抗日战争中,精神的重要性格外突出。抗战胜利是政治和军事的胜利,更是精神意志的胜利。
精神的富足与强大让一个民族永不颓谢,不可战胜。
-
外国童话《[德国] 雅诺什·噢,美丽的巴拿马》鉴赏
-
酬张少府王维①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②,空知返旧林③。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④,渔歌入浦深。【注释】①王
-
1青灰色的城墙将小城圈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城郭。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呈+字形相交,交点的正中心就是那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是小城里的最
-
学也者,学为人师,学不足以为人师,皆苟道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也者,学为人师,学不足以为人师,皆苟道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玻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
-
【注释】:原题: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句,因戏成短歌“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劝人珍惜可贵的光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教材里的全部古诗,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都有什么啊,急求小学课本上的所有古诗词(包括日积月累中完整的诗词)。小学课本上所有古诗词 一年级 上册 一去二三里 2、画 3、咏鹅 4、画鸡 5、静夜思6、悯农 一年级 下册 7、春晓 8、村居9、所见
-
天河渐没〔1〕,日轮将起。燕噪吴王〔2〕,鸟惊御史〔3〕。玉花簟上,金莲帐里〔4〕。始
-
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
名言: 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 句意: 心情平和时发出的声音淡薄, 而忧愁时发出的声音美好。欢乐时写出的作品难于工巧, 而痛苦时作品容易写得好。 出处: 唐
-
词的上片写“老大逢春”的情绪。开拍三句,写春社时节,风和日暖,春光明媚,清波悠远,杨柳依依,青草繁茂。这是芳春景色,生趣盎然,令人振奋。然而词人却恰恰相反,精神并不蓣奋,甚至情绪消沉。原因是:“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逢春”是触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