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阿拉伯诗歌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阿拉伯诗歌

阿拉伯诗歌

阿拉伯语是一种富有特色的语言,阿拉伯诗歌也是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一、伊斯兰以前时期和早期诗歌已知最早的阿拉伯诗歌创作于巴苏斯战争时期(约公元500)。由于这些诗歌无论在格律形式还是在主题内容方面均已臻完善,因此有理由认为阿拉伯诗歌起源于更早的时期。这些早期阿拉伯诗歌所使用的都是拉贾兹体及其派生形式巴西特体。古代阿拉伯人歌舞中所用的歌词就是采用这两种诗体创作的。这两种诗体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每个诗句分为两行,全诗各行的尾韵相同,每行(即每个半句)都自成一体。而另一类诗,颂歌的韵脚则采用aabaca的格式。在早期阿拉伯诗歌中,也有用行中韵的,这大概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种形式。总体而论,阿拉伯诗歌的韵律自然而优雅。阿拉伯诗歌共有16种音律,每种音律又有多种形式。阿拉伯音律是一种由长、短音节相间构成的音长音律。其短音节由一个辅音和一个短元音组成;长音节则分两类:(1)由一个辅音和一个长元音组成;(2)由一个辅音、一个短元音和另一个辅音组成。虽然现代阿拉伯语中古阿拉伯语的词尾变化已经消失殆尽,但今天阿拉伯口语的音律仍然以这种长、短音节为基础。现存的古阿拉伯诗歌主要是部落诗歌和骑士诗歌。它们都是用贝都印语写成的,其内容广泛,涉及荣誉、复仇、动物、狩猎、行侠仗义、部落之间的频繁战争等;有的夸耀高贵的出身,有的赞美英勇的行为,有的嘲讽敌人的卑劣。颂歌通常是以诗人对某一女子的回忆为开端。姑娘的美貌使得诗人夜不成寐,然而事态变幻莫测,他终于失去了姑娘。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借描写兽类的德性而使自己摆脱痛苦的回忆,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只有了解早期阿拉伯诗歌的创作过程,才能认识颂歌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初期颂歌最简单的形式是由创作者一人采用传统曲调,即席填词而成。诗人每唱一句,众人就跟着合唱一句并击掌伴和。随后他的诗兴大发,从传统故事中选取各种题材,边创作边歌唱。因此,现存的这类诗歌在形式上往往是一种由多个故事组成的长诗,在语言上兼有古曲体和口语体诗歌中常见的陈词套语。阿拉伯诗人认为,创作灵感是一种超自然的魔力,只有在灵感出现的时候,诗人才有可能创作出个性鲜明的诗歌。古阿拉伯诗歌的语言基本上不含方言成分。当代阿拉伯诗人以英雄或爱情为主题创作的口语体诗歌,也不采用具有明显方言色彩的语言。而在古兰经中,表述安拉的启示的诗歌语言同阐述教规的散文语言迥然不同。后者同今天的阿拉伯口头语言差异不大。以阿拉伯诗歌起源的作者D·S·马戈柳思为代表的批评家认为,即使大多数的古阿拉伯诗歌并非伪作,也是经文人之手作了较大的修改和润色。埃及批评家塔哈·侯赛因在一定程度上也赞同这种观点。但是,这种观点主要适用于一些政治诗作,有关人士出于某种动机而对其加以修改。至于现存的大部分古阿拉伯诗歌均系真品。显然,早在伊斯兰纪元1世纪就可能有了部族的诗集,但早期的诗歌一般还是由专业诗歌吟诵者或一些专事诗歌创作的家庭代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二、伍麦叶朝诗歌部族诗歌的繁荣持续了15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阿拉伯诗坛出现了一位代表人物——颂歌诗人奥马尔·伊本·阿比·拉比亚。然而当时最伟大的诗人应推法拉兹达赫、贾里尔和信奉基督教的阿赫塔勒。这三位诗人曾多年论争,相互讥讽,他们皆以写政治诗、辩论诗著称。贾里尔所作的赞美伍麦叶王的颂诗,成为后世诗人赞美帝王的滥觞。伍麦叶王族深受贝都印传统的影响,一有闲暇便去叙利亚沙漠边缘逐猎。宫廷诗歌仍然以描写阿拉伯风土人情为主。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宣传穆罕默德的弟弟阿里及其家族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库迈特。三、阿拔斯朝诗歌阿拔斯朝取代伍麦叶朝以后,将首都从大马士革迁至巴格达,社会人文气氛随即发生了变化,希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影响开始渗入阿拉伯文化。但对阿拉伯诗歌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还是主导诗歌的社会因素从贝都印的宫廷氛围转到了哈里发王朝的王公贵族在都市的定居生活。阿拔斯朝的诗歌和伍麦叶朝的诗歌相比较,其阿拉伯特征并未减弱。但血缘混杂的巴格达诗人对于贝都印诗歌的态度,酷似城里的饱学之士对于乡下打猎取乐的绅士的揶揄。当时的巴格达宫廷盛行一种语言机智而结构复杂的新诗,其代表人物是宫廷诗人阿布·努瓦斯。他的诗作风格简洁优美,赞美青春、美酒与爱情,主张享乐,反对禁欲。另一位诗人阿布·阿塔希叶与努瓦斯风格迥异。他出身低微,因失恋于国王的女仆奥塔便去当了苦行僧,不再写爱情诗,而改为创作有关宗教、道德、宿命论方面的思考诗,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诗人。当代的有关评论认为,导致阿塔希叶这种精神状态改变的原因其实并非失恋,而是像他这样一个出身低贱的巴格达市民终身遭受挫折的苦难命运。阿塔希叶的诗歌不仅语言简洁优美,还表现了诗人致力于创造新的音律格式的尝试。他使用“拉贾兹”双行体写作的诗歌更是出类拔萃。盲人巴夏尔·伊本·布尔德等诗人的作品则表达了波斯族对阿拉伯人统治的不满。但布尔德也同历代的阿拉伯诗人一样,借写颂诗而赢得了阿拉伯宫廷的庇护,并且作诗讥讽那些蔑视他的人。在阿拔斯朝初期,就已出现了民间诗歌,这种阿拉伯语民歌大多采用四行体和不十分严格的古典形式。四、神秘诗、宗教诗及其他诗歌神秘诗采用古代颂歌中的色情形象和象征手法描写神的狂热爱情。因此,读者若不了解诗人所指对象,往往不明白他所爱的究竟是人还是神。杰出的神秘诗作者有西班牙籍的阿拉伯诗人伊本·阿尔·阿拉比和伊本·阿尔·法里德(卒于1235)。神秘诗这种传统的诗歌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布西里的布尔达赫对预言家布尔达赫作了赞美,是典型的宗教诗。此外,上述各个时代还有从律师到水手等各行各业人士创作的、反映这些业余诗人经历的打油诗,文人创作的戏娱诗、奇想诗和技巧诗等。五、西班牙阿拉伯诗歌居住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在文化上与东方的阿拉伯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初期的西班牙阿拉伯诗歌是沿循阿拉伯诗歌的传统发展的。821年,行吟诗人齐里亚布从巴格达来到了西班牙,对西班牙阿拉伯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随着贝尔贝尔·阿尔莫拉维德诗歌的问世,用古典阿拉伯语创作的诗歌日益衰落。一些与音乐联系密切,用日常阿拉伯语创作的新诗开始流行。这些新形式的诗歌发源于公元9世纪,曾对阿奎塔尼亚的吟游诗歌,甚至对意大利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拉丁语系中的“吟游诗人”(troubadour)一词,就含有阿拉伯词根tariba。马卡里和伊本·巴萨姆编辑的两部阿拉伯诗集,都收入了有关西班牙题材的阿拉伯诗作。六、黑暗时代蒙古人攻陷巴格达,推翻了阿拔斯朝,开始了蒙古统治时期(1258—1516);随后是土耳其占领阿拉伯时期(1516—1798),阿拉伯文学备受摧残,阿拉伯诗歌陷入了一个黑暗时代。只有埃及和叙利亚在麦马立克朝时期(1250—1517)产生了一些诗作,如埃及诗人蒲绥里(1211—1296)的著名宗教诗斗篷颂。此外,还有一些阿拉伯方言诗作,文人们采用一种新古典阿拉伯语创作的诗歌,农民与部族人为他们的节日、庆典活动而创作的一些诗歌。但在这个漫长的黑暗时代,阿拉伯诗苑里一片衰败景象。七、复兴时期19世纪的西方文化对阿拉伯各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现代文学思潮通过报刊杂志蔓延世界,也波及到阿拉伯文坛,其中受西方影响最大的是黎巴嫩文学。黎巴嫩的作家与法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侨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作家组织起笔会,将新的创作精神注入阿拉伯文学。埃及第一位重要的现代诗人是巴鲁迪。他悉心研究了阿拔斯朝的诗作,从而在阿拉伯诗坛重新树立起古典主义的旗帜。现代埃及诗坛另一位更著名的诗人是被誉为“诗歌王子”的艾哈迈德·邵基(1868—1932)。他的血统混杂,是一位富有的贵族阶级诗人。他曾就学于巴黎,法国诗歌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他虽然是一位新古典主义诗人,但其诗作却富于优美的抒情色彩,经歌星乌姆·库尔图姆和阿尔德·阿尔·瓦哈布的演唱而广泛流传。他创作的一些诗剧又开拓了埃及诗歌的一个新领域。这一时期与邵基齐名的诗人是哈菲兹·易卜拉欣(1871—1932),其诗作也采用古典主义的技法。赫利勒·穆特朗(1872—1949)是出生于叙利亚的埃及记者兼诗人。他主张诗歌的音韵应从属于诗歌的主题,一首诗应作为一个整体,对词语要细心推敲,选择得当。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青年诗人卡德和阿布·沙迪的支持。他们两个人都通晓英语,熟悉西方文化。沙迪等现代派诗人创办了诗刊阿波罗(1932)。这份诗刊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阿拉伯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埃及与黎巴嫩的现代诗歌都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阿拉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比什尔·法里斯。其他地区的现代阿拉伯诗人有叙利亚的赫利勒·马尔达姆·贝伊和伊利亚特的译者苏莱曼·阿尔·布斯塔尼;美洲的阿萨德·鲁斯图姆、伊利亚、阿布、马迪和贾布朗·赫利勒·贾布朗;伊拉克的著名诗人扎哈维和普萨菲。此外,在阿拉伯世界还出现了一批受存在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潮影响的青年自由诗作者。阿拉伯的自由诗完全不受音韵格律的限制,其渊源可溯至阿波罗诗派。这些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包括伊拉克的巴叶蒂·娜齐克·梅拉伊卡、黎巴嫩的尤素福·赫勒和埃及的阿尔德·萨布尔。一般而论,北非各国的阿拉伯诗歌鲜有出类拔萃之作,值得一提的诗人只有突尼斯的马哈茂德·马萨迪。他的诗剧苏德体现了法国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在现代阿拉伯诗坛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发源于古代传统,风行阿拉伯各国的口语体诗歌也不容忽视。埃及的电台就常常播送口语体诗作。阿拉伯各国都有一些知名的口语体诗人,如苏丹的哈达鲁赫、伊拉克的幽默诗人卡尔希以及沙特阿拉伯的口语体诗人等。埃及从1959年起出版的杂志民歌专事刊载这类口语体诗作。

猜你喜欢
  • 崔颢《维扬送友还苏州》全诗赏析

    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作品赏析下渚:一作北渚。逆潮归:一作送潮归。

  • 宋琬《鹧鸪天·遣怀》嗟伤愁苦词作

    这首词很典型地体现了清初在异族统治下的士大夫的状况,作为读书士子,他们总希望学以致用、干一番事业,哪怕统治者是异族也罢。然而他们又不获完全信任,横遭飞祸亦不能申冤。

  • 欧阳修《七言二首答黎教授》全诗鉴赏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枯时始见花。

  • 蒲松龄·《促织》原文、鉴赏和解析

    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

  • 李白《日出入行》全诗赏析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徊。草不谢荣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

  • 隋清娥《萨摩亚的云》

    萨摩亚是个风光旖旎的岛国。来萨摩亚,不要存看历史景观和人文景的念头,就看自然景色。在自然美景中,除了看海,就是看云了。在萨摩亚,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失意苦闷

    【题解】 这首诗是陈子昂从军时的失意之作。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强烈悲愤以及生命个体面对茫茫宇宙、悠远时空所感悟到的深刻孤独和寂寞之感。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随武攸宜征契丹,任随军

  •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全诗赏析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沈福 作品赏析【注释】:主人亦何(

  • 《范石湖东归过乡国名之芙蓉城余以季夏来游适赏析》

    【原题】:范石湖东归过乡国名之芙蓉城余以季夏来游适荷花称意红之时春湖环湖尤甚盛李子先家小池界金数朵花品之最高者各纪以诗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写与友人(孟浩然)于黄鹤 楼辞别,时值春际三月,想见友人 去往扬州一路自是繁花如烟、美丽 迷人的景色,而感到十分的快慰。 送友人上船远去,依依目送,直至 帆影消逝于一片碧空之中,只见浩 浩江水,一望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