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结识孟浩然,是在他初出四川不久,正当心高气傲之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由此可知二人的交往,多是把酒临风的潇洒和谈诗论文的快意。即使是离别,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憧憬、向往和希望。 首句本为点题,但“黄鹤楼”三字一出,便放飞无数想象。“昔人已乘黄鹤去”,“故人西辞黄鹤楼”,仅此一点,就足够两位大才子酿制多少诗篇!这时的李白,肯定是诗兴湍飞,意气昂扬。此情流于笔下,这首诗作便成了一支辽远奔放的畅想曲。 二句紧承首句,交代故人离别的时间和要去的地点。阳春三月,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加以“烟花”修饰,便使暮春中的江南大地成了花的海、花的云、花的仙境,诗人心目中这趟旅行之愉快,已尽在这绚丽字句之中了。 三、四两句,以一派苍茫高远的景色,衬托出一个伫立良久、凝眸瞩望的送行人。孤舟隐没于天际,征帆已融进云间,诗人却仍然不肯离去,他的心正伴着朋友,随江水渐行渐远……
-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
客难 ① 东方朔曰: “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 ② ,而身都 ③ 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 ④ 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⑤
-
今朝闲坐石亭中,炉火销残樽又空。冷落若为留客住,冰池霜竹雪髯翁。
-
韦应物诗《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人论韦应物诗,多认为古诗胜于律诗,五言诗又胜七言诗。这首《滁州西涧》是七言古绝,却是传世名篇。韦应物以田园、山
-
就像看到蔷薇枝头,在五月里, 那青春的鲜花,朵朵含苞初开, 黎明在破晓时用露水去灌溉, 使天空也嫉妒它鲜艳的丽色; 它使庭园和树林充满了香气, 在它花瓣里休憩着优美和爱; 可是,想不到酷暑和暴雨袭来,
-
【注释】:曳落河虽多,如我刘秩何,幕中击剑笑且歌。回纥意已轻唐家,朔风卷火随尘沙(叶),牛车载甲空倒戈。义军四万同日死,野老痛哭陈涛斜。陈涛斜,为谁哭,明日上书甘放逐,?
-
卫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平生感意气,少小爱文辞。河海由来合,风云若有期。形容劳宇宙,质朴谢轩墀。自古幽人泣,流年壮士悲。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入邑豺狼斗,伤弓鸟雀饥。白头供宴
-
自择所安【原典】张文定公齐贤①,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②不问尔。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 ① ,曰: “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
-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麽。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绍熙四年(1193)春,稼轩奉诏赴京途中。词